战略四问:我现在在哪?我要去哪?怎么去?到了之后怎么办?
邓巴数理论,最佳社交人数为150人。
下午自个用电脑批量删除了一波互动频率比较低的宣传号和旁友(360人左右)。我们从心出发,奔赴山海。
如果你觉得和本人的三观不合,也建议删除,hhh,我们都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不以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
考研失利后,我选择的是来到上海,选择一份还在上升期的职业。
为什么没继续考研,有人说你放弃了。但我不在乎,我需要放弃被标准化考试定义的生活。
没有人能在当下环境,给出标准化的答案。因为我们当下生活的环境,有着太快的变化,新的技术,挑战,危机。
2025年大数据行业规模有5万亿,100万的人才缺口,写在十四五规划上。机会每个人都能去抓,什么对你最重要?
大学期间做助教的时候,我记得需要敲开每位同学的门,晚上只能收获几个报名伙伴。我渴望能读懂数据,用户的心在数据里。
教育更需要懂用户,除大学课程,到现在自己的教育投资也有6,7万。自个没用到位一方面,培训本身的设计又是另一方面。我相信数据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选择工作的时候,自己没去薪资给的最多的offer(确实也没差多少),选的就是这个大数据行业,相信让企业更懂用户是件有极高意义和价值的事。
工作中,我们去倾尽所有努力,积累真实的项目经验,为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自己业余的时候,拍摄短视频,当作带领新人入门。谁都可以,just do it.
战略不是挂在高管口中的专有名词,国家有战略,百姓生活里同样有战略。他来自我们对生活的感知。
我们的亲密很大部分给了朝夕相伴的伴侣,幸福也源于此。激情极大程度投入再有意义的工作,成就也源自于此。
战略是我们选择社会关系,踩准人生节点。随后踏实认真,每一个脚步都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