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心竟处

安心竟处

作者: 自得之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09:44 被阅读0次

北京城其实也是一座大得不得了的城市。

大到交通广播台说路况时,都有个专用词叫作线圈图。从有筒子河的皇城和内城外城护城河的二环,向外一圈圈地分出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乃至传说中的七环,大清早儿大雪广播里说东南部的高速大雪纷飞逐渐封路,可一个时辰后才飘过来北面。当年明朝皇帝天寿山麓这片吉壤祭陵来时,五十公里的路也要前扑后拥走上两天,中间过了现今的西三旗回龙观,到了沙河镇边的巩华城行宫也要歇上一歇。满清的皇帝们从白山黑水来到紫禁城,受不了拘束的他们也总乐意往北跑,远的承德不说,康熙在北五环里修了个畅春园,然后四阿哥在北边修了个牡丹台,也就是现在的圆明园,嘉庆又造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再往后是乾隆爷修的清漪园,也就是现在的颐和园了。那怎么过去方便哩?

想来陆路总不如水路舒服些,顶好的石板路上路面不平度也是不如水波的平稳顺溜。早在元代,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的郭守敬就引过白浮诸泉水,经高粱河坝河瓮山泊及玉泉诸水入积水潭。去离宫别苑自然可以从上面动些脑筋,老佛爷们出西直门过高粱桥,经广通寺极乐寺和白石桥,经紫竹院水系,过广源闸桥停经万寿寺。此处如果去颐和园呢,沿长河水路继续过麦庄桥长春桥火器营,过秀漪桥口进南如意门,就进了有明一代称为西湖的昆明湖了;如果沿陆路,一路北上苏州桥,就直通到圆明园了。

本来,北京也是华北平原上大的不得了的水城,这大半是因为无定河、也就是现在的永定河的缘故。先前的无定河飘忽不定,亿万年来冲刷出华北大平原来,河道先是经瓮山泊也就是昆明湖入清河走北运河入海,后南移经八宝山经紫竹院积水潭,走坝河入北运河入海,再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河道,地势低洼而得名海淀自也是河道行经此处的遗迹。这也造就的北京城河网纵横泉眼密布,比方近旁的玉泉山和万泉庄,还有遍布京城叫做满井的地名。满井么,说的是根据伯努利方程,井内水面可被压至井口,袁宏道还写过著名的满井游记。那处满井则是在东直门外,当年冬末春初,高柳夹堤冰皮始解之际,风力虽劲却徒步汗出和现在的气象也是相像,不同的是不知郊田之外有春的城居者们都搬了出来,地下水也抽得北京老城成了个漏斗,再难复旧观。

有个周三中午,在漫天雾霾之下,和哥们儿吃过麻辣脑花儿暖洋洋一身汗后,就逛来逛去走到了这个皇家出游分岔路口的万寿寺,门口晃了两下,保安小哥儿就问是不是要进去参观,还特憨厚地道了声说,免票,就现在。好啊,然后望了望门口蓝底金字的敕建护国万寿寺,于是,这十几年来就头一次跨进了这座路过无数次的古寺,只是忘记了先迈哪条腿。

这座万寿寺初建于唐,明万历年间,大太监冯保督建时改名万寿寺,张居正奉诏撰文称及其宏丽几等大内皇城。在当年,如今人来人往竹影婆娑的紫竹院就已是万寿寺的下院了。及至清代,尤其是经过乾隆和慈禧两位传奇最喜的人物的历次增加建制,终成当前格局。这些,是宣传材料的物化的万寿寺。然而真正让我记住这个名字的,却是王小波的小说。就像法源寺,是靠李敖的小说让人记住一个样。

初见王小波的书是在旧书摊上,就是那种五块十块厚厚一本,运气好的时候会没有错字的版本。那时没有意识地买了印着一个金属人形的蓝白相间的封面一本全集,回去看了一下午加半夜就知道是捡了块宝。先翻了翻绿毛水怪,然后就是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红拂夜奔……话说回来,自打过了看武侠的年代后很少有这样的读书印象了,除了有一本石康的晃晃悠悠。

万寿寺里的王二和以往的啼笑皆非的奇幻有趣故事不一样的是,主人公王二因为失忆,开始搞起了哲学。问起自己的我是谁?看起来是档案体制中那个万年讲师,和同事上司们一起在万寿寺的小房子里编写历史,话说中国人每天在拍历史剧而美国人喜欢拍科幻剧,原因约莫是中国人想不出未来,而美国人想不出历史。

然而,丧失记忆的王二却感觉无比开心,能做自己想做的研究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去管套在档案里那个王二身上的无形枷锁。换句他的话说,就是丧失记忆而不自知,那才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可惜的是,最后这个失忆的幸福王二还是恢复了记忆,不得不再次登上原先的生活轨迹,一切也在无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当年看完这本厚厚的盗版书后,情难自制傻不拉几地在那本书封二上写了句小波名言: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院子里一派寂寞空庭的景象,满地黄叶,罕有人来。这片银杏掩映下据传万历皇帝曾在此用膳的假山,说是象征着普陀峨眉清凉三山,不过据记载,“……又后为石山,山之上为观音像,下为禅堂、文殊、普贤殿。山前为池三,后为亭池各一……”,现在建筑大半不复旧观,估计是以讹传讹成了如今的样子。所谓三山里面的普陀,梵语里便是觉悟者佛的意思,有时也称为菩堤,有时也称为布达拉。

转过假山就能找到内藏铜塔的无量寿佛殿。大唐西域记里随处可见的窣堵波,梵文是stupa,我们后来叫作塔或者浮屠,本意却不过是坟冢的意思。东汉明帝白马东来以后,外来的塔与中国本土楼阁建筑技术迅速融合,乃至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佛塔。此处十三级渗金铜塔高约五米,地下是常见的须弥式塔座,中间仿木塔结构的密檐塔身,顶上塔刹尖看不到,说是宝珠顶的样式。

一个人来这里时,绕着塔身走几圈也还总觉得瘆得慌。当年网购刚刚兴起,凑巧在现在早已消失的263上淘到一本稼轩词编年笺注,里面一首沁园春却是应景。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但心无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可前因终究有些是永远不可得的,种了的因有时因为时间有时因为空间,有时因为心境有时因为外物,会异化出各种各样的果。这些结果与种因的初衷大抵也很难一致,由此让人心乱如麻,凡人为求心安往往求助释道两家的出家人,那么出家人自己的心不安怎么办?

二祖神光断臂求法后改名慧可,一日问达摩: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说: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闻言茫然,道: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道:将心来,与汝安。慧可沉吟良久道:觅心了不可得。达摩道:吾与汝安心竟。那么这个安心竟,取的便是这段公案吧。

可见,此心本来清净无碍,实在没有安与不安一说,只因妄想一起,便欲强求自身屈从妄想,最终活生生地变成了臆想中的安与不安。二祖对心境的修行,走的是红尘炼心的路数。说他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有人问他作为出家人,出入这种地方合适么?他回答:我自调心,何关汝事!且不说这传教精神有多可嘉,这谈空说有的哲学家气度也很动人不是?

现在的万寿寺也就这么大了,可在有清一代,尤其在乾隆朝,万寿寺作为去往圆明园的重要行宫驻跸所在数度扩建。碑文有载,号称广源闸西,万寿寺实为之冠。宏畅深静,规制壮丽……甚至到慈禧六十寿诞,国库吃紧而修缮圆明园之时,也捎带着万寿寺一块拾掇了一下。出得万寿寺来,沿长河水系西北昆玉河而去,就能见到前面提到的秀漪桥了。

如果嫌走路太累,在紫竹院北门处还可以买船票,沿当年皇帝佛爷们的御道水路迤逦而去, 紫竹院公园-紫御湾码头-广源闸-万寿寺-麦钟桥-长河闸-长河湾码头-长河桥-颐和园。不过,春秋之际,在没有雾霾的晴朗天气里,何不借着安心竟的由头走走试试?

相关文章

  • 安心竟处

    北京城其实也是一座大得不得了的城市。 大到交通广播台说路况时,都有个专用词叫作线圈图。从有筒子河的皇城和内城外城护...

  • 书是安心处

    近来工作忙点,情绪也燥点,心也总是浮浮沉沉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或者特别要做的事。写的日更几乎是为完成而...

  • 难见难理解的事

    不知何时对事的看法处於安心.

  •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十二)

    为了让文月安心养胎,夏清竹特意命人在郊外整理了一处宅子出来。 自打文月三月显怀之后便夜夜腹痛,有时晚上竟无法安睡。...

  • 等风停

    诺大的城市,没有一个安心踏实的地方可以容身。空荡的家,竟也没有一处地儿能够安放心灵,让身心平静愉悦地休憩 越往前走...

  • 静心

    慧可:我心未宁,乞师安心。 达摩: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与汝安心竟。

  • 安心处即吾乡

    我是满怀期待的归乡 仿似一年一度的朝圣 相较,只不过 减了份庄重 多了份亲切 穿衣做饭打扫房子 夜幕来临时早早睡去...

  • 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天阔再无安心处,生难未有今冬寒

  • 寻遍角落,竟无归处

    才疏学浅, 还需提高认知。 人生没有一锤定音的选择, 时间也不会因为重大转折而停歇。 那些理想的愿望: 沉淀自己,...

  • 净业行人的安心

    一、什么是安心 安心,为净业行人持心之相状。“安”是安放、安住,“心”即心念,“安心”即是将心念安住一处。 众生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心竟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rl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