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更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讲到实质性的内容,说的全是一些跑题的话。
那么话归正题,那篇文章我也讲到了校园暴力,在青春期的时候遇到的一件小插曲。
这次真的要说了,只有不追从贤德,民众才不会相互争夺,不炫耀能令民众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迷乱。使用圣人治理的原则,空虚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的温饱。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强健百姓的筋骨,体魄。常使老百姓没有奸诈的智巧,导致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生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物,那么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这说的是无为。
我在第一章已经讲过,无为是相对而言的,还有什么叫有为。国家治理必定会考虑到民生,个人治理必须要考虑生存,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常有,跟常无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是利己就是利他,然而无为跟有为之所以是相对而言,这是指人的行为,那么人在做任何行为决策的时候,都要根据是要看地区周遭经济生存环境而言。
也就是无为该有为是个人行为,当人们有个人行为时,相对而言的标的,就是天地周遭的环境是否人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