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娟的《羊道.前山夏牧场》里,当又一次的转场来临,她所跟随的家庭劝她不要再跟了,前路艰辛,还不如跟着两户半定居的的牧民生活,同样是哈萨克民族的牧民,但是会更好一些。
李娟犹豫了,她写道: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的确是艰辛的,可这世上真的会有更好一些的生活吗?真的会有轻易就能获得的幸福吗?连加依娜那样的小孩都知道,面对辛苦、疼痛、饥饿、寒冷、疲惫……种种生存的痛苦,不能简单绕过,只能“忍受”,只能“坚持”。像阿娜尔罕那样,脱离游牧之路,将来与在城里工作的男孩结婚,过上安定的生活。可从此后,她还是得付出另外的努力与忍受,面对另外一种陌生而拮据的人生。说起来,都是公平的。只有忍受限度之内的生活,没有完全不用忍受的生活。“忍受生活”——听起来有些消极,其实是勇敢的行为。在牧人的坚持面前,无论什么样的痛苦都会被消融。所以,哈萨克葬礼上的挽歌总是奉劝生者节制悲伤,弹唱歌手们也总是调侃懦弱,视其为愚蠢。
其中的问句很是戳中我,这真上真的会有更好一些的生活吗?我们好像不太能忍受眼下的生活,总是在向往着一种更好的生活,这种生活可能会在物质上更加充裕,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关系,能轻而易举地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直到那时,才是真正的好生活。
为了这样的好生活,我们无时不在准备着,努力地成长着,提高自己有用的部分,被社会和权威认可的部分,表现得适如其分的样子。
我们说: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个更好的自己其实面目模糊,只是为了得到更高的社会定价而已。
还有跟着的一个问句:真的会有轻易就能获得的幸福吗?让心底的波澜泛起,我真的获得过什么轻易得到的幸福吗?除了父爱母爱与生俱来,完全不用自己付出什么以外,得到其他的任何东西,不都要付出很多很多吗?就算只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要控制自己旺盛的食欲,克服懒得运动的惰性,不胡乱地作息,稳定情绪。
而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过是生活最基本的条件而已,如果想到更多,比如一个得体优雅的妆容、一个健美的身材、一手好字、独立的经济,都不可能是容易得到的,都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只有忍受限度之内的生活,没有完全不用忍受的生活。也是一句令人叹息的洞察,谁不是在忍受呢?不忍受就是忍受那,哪里有什么自由自在的生活?就算是一条河水,也被两岸束缚着;就算是可以飞上青天的小鸟,也被饥饿和捕猎者瞄准着。
在李娟的这段不过三百字的文字里,却不无悲伤地讲出了生活的本质,没有所谓的好或者更好,没有轻松的幸福,都是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忍受,而在忍受生活中,痛苦被消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