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的读书小船到达108天靠站了,这一路走来似乎坚持没啥感觉,时间转眼间就在阅读中快乐度过了。
在我打卡的这些天,感悟最深的不是打卡给予我督促读书的力量。
因为我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只是觉得有一群人跟我坚持一起自律会更有分为,身边的人都在努力,你就不好意思不努力了。
我思考的问题是这次打卡的经历带给我的是什么,是好处多过坏处还是坏处多过好处?
记得某一天实在太忙了,到了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漏了打卡,其实当天也看书一个多小时,就是没想起要去群里接龙,所以有点冤枉。
而从那天过后,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又深了一层,到底是打卡在给成长带来好处,还是拖累了成长的步伐呢?
也许,打卡的方式现阶段而言不是特别好的方式,这种打卡的形式适合新习惯的养成。
因为新的习惯还没融入生活,成为每天的一部分,这时候很需要外界的推动力让人坚持下去。
当你已经把它融入生活后,你不需要提醒也能自动自发的把该做的做完。
这就像在基因里刻下了指令,没人告诉你今天要写作要运动,你也会很想把它完成。
如果一天停止了,你还会觉得不习惯,好像少了某个部分就不完整,这是习惯的力量,也是惯性使然。
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也看清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需要的不是养成自律,而是保持自律。
在不同阶段,打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实在很难坚持做一件事,那他在打卡时至少是对这件事情投入了时间,即使刚开始形式主义投入的很少。
别小看微小的积累,这些积累在时间的流逝中会聚沙成塔,每天看书十分钟,一年后就是3650分钟,十年后更加了不起。
而比积累更重要的是好习惯带给自己一辈子的受益,你不只是能在时间长河内拥有积累带来的好处,还能在培养更多好习惯的过程中积累无形的资产,为自己的未来铺垫。
感谢这次活动带给我的体验,自由的打卡项目,完全靠自律的参与形式,比起有人督促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没人监督你,你也能把该做的做好,那才是本事。
小孩子写作业总有家长在旁边看着,仿佛少看一眼孩子就会少写一道题,孩子被看的很不耐烦,家长看的火冒三丈。
事实上,学霸的孩子不是逼出来的,他们自己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有梦想时,你无需多言都会看到他主动为自己争取,这是内驱力的作用。
而那些天天要人盯着才磨磨唧唧把作业完成的孩子,长大后督促的人从老师和家长变成了上司领导。 可上司哪里有空经常盯着下属干活,他在乎的是谁能更快把分内事做完,多次完不成交代的事情就等着炒鱿鱼吧,社会需要的是价值和利益,不是拖延症晚期患者。
自律无论何时都很重要,养成自觉保持自省,在成长的路上继续引吭高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