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但是跟孩子在一起你必须要多说话,特别是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今天给大家分享如何做一个会聊天的妈妈,希望对跟我一样不爱说话的人提供一些思路。
1.尽量以新奇发生的事件为主题,而不是日常发生的重复性事件。孩子有时候对日常发生的事件反而印象不深。比如昨天穿了什么衣服,今天穿了什么衣服,可能都没有印象了。
2.多问一些「Wy」问题(who,what,where,when,why),也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经过和为什么。避免重复问孩子同一个问题,记住你不是对孩子做测试,你是在和孩子对话。
对话A
妈妈:你记得今天你看到什么动物了吗?
孩子:长颈鹿。
妈妈:还有呢?
孩子:咩咩咩。
妈妈:什么动物咩咩叫?
孩子:小牛。
妈妈:小牛怎么是咩咩叫的呢?再想想,什么动物咩咩叫?
孩子:小羊。
妈妈:那你还看到了什么动物?
孩子:老虎。
对话B
妈妈:今天我们去干什么了?(开放式问题)
孩子:去动物园看小动物了。
妈妈:谁和我们一起去的?(引进人物)
孩子: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去了吗?(添加人物信息)
孩子:爷爷奶奶也去了。
妈妈:我们看到长颈鹿了吗?(封闭式问题,展开对话)
孩子:看到了。
妈妈:长颈鹿的脖子好长,是吗?(添加事件的细节)
孩子:是的,有那么长。
妈妈:是啊。它们在吃树上的叶子,你记得吗?(添加事件的细节)
孩子:记得。
妈妈:爸爸还抱着你喂长颈鹿了对不对?你真勇敢。(对孩子的肯定)
孩子:嗯,长颈鹿的舌头也好长。
后一种聊天,因叙事方式不同,明显会让孩子思考更多,这就是详尽阐述式的聊天方式。
前一位妈妈聊天详述性低,不会问孩子太多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是封闭式的,都是为了特定的答案,孩子提供的信息是零碎的;
而后一位妈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是开放式的,重点是所有问题都为事件的叙述添加了新的元素。这种详述性高的亲子对话虽然简短,但妈妈和孩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并且连贯的故事。
3.引导孩子描述他的想法和情绪。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当时内心是什么感受,脑海中走过什么想法。
妈妈:昨天在动物园爸爸还抱着你喂长颈鹿了对不对?你害怕吗?
孩子:我害怕呀。
妈妈:你是害怕长颈鹿会咬你吗?
孩子:是啊。
妈妈:是的,我记得你一开始很害怕。
孩子:所以我哭了。
妈妈:你哭的时候一直找爸爸抱,你记得吗?
孩子:爸爸说了他会抱着我。
妈妈:是的,爸爸跟你解释了,长颈鹿不会咬你的。后来你还害怕吗?
孩子:不害怕了。
妈妈:为什么呀?
孩子:因为爸爸抓着我的手一起喂长颈鹿的。
妈妈:那是什么感觉?
孩子:长颈鹿的舌头好长,我和爸爸的手上都是口水,太搞笑了。
妈妈:嗯,最后你和爸爸都很开心,是吗?
在以上的对话中,妈妈和孩子一起回顾了孩子当时的感受。通过这样完整又详细的叙述,妈妈引导孩子从孩子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他的心情会从害怕演变成开心,让孩子理解人的情绪是多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