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星空我再也没有见过!
那么近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
可以俯视的星空,我像是坐在云端之上。
时隔五月有余,我仍然觉得刚从那个地方回来似的,就如昨天所发生的事。
花遇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多云
春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从广西来到贵州,又挥别了镇远来到了西江,那个有“天下第一寨之称的千户苗寨,”还记得刚到西江就见到了一句非常霸气的标语:“不到西江,枉来贵州。”
高山之上才是苗寨的大门,山谷之底才是苗寨之心。说是苗寨分明就是一座城,规划繁华是一般的小镇无法企及。
放下行李箱,拉开窗帘看到眼前整片特色的吊脚楼,我无法掩饰内心的兴奋。像似独有的前世记忆般熟悉,我毫无疑问的去拥抱这座陌生的山寨。
从我进入这家“花遇”客栈之后,方知道“花遇”也是一间三层结构全木质吊脚楼,或是这样说;这里的房子基本都是一样,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无非就是想领略一下本土的苗族文化。
“花遇”静静的依建在风景区半山,静静的迎来送往,用它的别致温馨周到来服务每一个慕名而来的游人。
别致的“花遇”体现在老板的用心上。落地窗前有一架子的多肉植物,一架子可供阅读的书籍,旁边还有一张茶台,备有绿茶给需要喝茶的客人。像我这类客人,看见这茶台摆设多半会满心欢喜,毕竟不是每一个店家都会这么用心去为客人设想。
半山正好,有居高临下一览无遗,住的也正好是小楼顶层的家庭房。
温馨,就是这间客房的写照,没有过多的装饰,简单整洁齐全。大床小床沙发桌子椅子刚刚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落地窗的茶桌上,少了一个顺手可以煮水泡茶的插座。
我不客气的立马向老板借来排插,从最近的插座接来电源,电线还是短了点哇,只好将就用着,总比来来回回的往电视柜或床头柜烧水的强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10613/a3a6ad58d3b1add3.jpg)
落地窗前一人独自喝茶,我仍然给我姐摆好一个瓷白色的茶杯。不忍打扰那个一早上都在开车的姐,如今正好得睡一会儿养养神。贵州的高速又是山路又是弯的,从镇远开到西江都是姐一个人,一般的女司机都无法吃得消。
眼前的景,就像一幅缓缓延展的画卷,山野部落粗犷又别致。远处呈M型相连的两座山丘,只见一幢幢藏青色瓦顶的房子,层层叠叠依附山体而建又连锦一片。密集中又错落有致的分布,缝隙间长出丛丛碧绿。
那片M字型的吊脚楼,神秘又迷人,像极了一个蒙着面纱的苗族少女。
一条蜿延的护城河又将两边风景一分为二,风雨桥又将两边连接起来。河的对面才是主场,这个位置居高临下又是看雨赏景绝妙这地。
如果说镇远的吊脚楼有着江南水乡大宅小院之雅气,那么千户苗寨的吊脚楼就是完完整整,是最原始原味的当地特色吊脚楼。
近在眼前是一幢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建筑,有别于周围清一色吊脚楼。泥黄色的墙体呈半弧扇形展开,梯形的瓦顶,梁脊有着雕饰但看得不清楚。连起五幢小楼,左起两幢二层、三层,右起也是两幢二层、三层中间五层。
两旁副楼拥护着主楼,主楼的窗棂是白色棱形花拼接而成,像一块铺在茶几上的白色针织棱形花桌布,一层一只共五只,更显得独特。
如果此时梅雨季,那肯定是云雾缭绕,如坐云端亭台中。青色的烟雨打湿了那片藏青色的瓦顶,薄纱环绕半山,怎么都是一幅醉人的烟雨青山画卷。
不过,此时天气有点灰迷,这幅画卷当然是我脑补出来的。
咕噜咕噜……有种声音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饥肠辘辘才想起我们午餐都还有没吃哇,竟还有力气在这里臆想场景呢!
正好我姐也醒来了,我已经急不可耐的要走入那幅画卷觅里,要去觅食去寻找那份独特的前世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