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作为四世侯门之后,又是前科探花,更有巡盐御史的肥差加持,家境应该是相当殷实优渥,也属于那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豪门。虽是豪门,林府却并非“旺族”,历经五世的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到林如海这一代无甚亲支嫡派,只是些堂族而已。而林如海自己这里呢,幼子早夭,只有聪明清秀的黛玉可以“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巡盐御史林如海因病过世,应该留下了巨额的家产。这些财产并非是林家那些旁门左支的祖产,远支的堂族并没有遗产的继承权和支配权。偌大的家业只能由娇小多病的黛玉承继,对于这位尚未成年的小姑娘而言,是多么的不可承受之重。林黛玉幼小懵懂,不可能独自应对父亲身后之事和庞杂的遗产处置,黛玉的监护权和林家财产的处置权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在贾府的肩上。
对于这样的飞来横财,正在走下坡路的贾家不可能不去接收。而且,林如海在过世前就做出了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这肯定是经过综合考量之后的无奈之举。身染重疾的林如海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致信贾府接回黛玉,让亲生女儿陪伴度过在人间最后的岁月,也有交接后事的意思在里面,指定了贾母是黛玉今后的监护人。书中说:“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史太君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贾琏是贾家玉字辈当中唯一责任心、办事能力、大局观念兼有的人,贾母不仅让贾琏去送黛玉,还要带回来,这肯定是去“办大事”了。当然,带回来的不仅是黛玉,还有林如海撇下的万贯家财。
贾琏从扬州远路归来,参见过众人后,回到自己房中,王熙凤见房内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姑父新丧,王熙凤为什么要笑迎贾琏,还要摆酒设宴、掸尘接风,原因很简单,皆是为那飞来横财而已。这笔让贾琏夫妻一阵欢喜的财富有多少呢?足足有后文所说的“三二百万”之巨。
这三二百万两银子对贾府意味着什么呢?此时,贾家已经显露破败之兆,没有这笔银子,根本没有财力去建造什么省亲别院。大户人家都是好面子的,连周贵人、吴贵妃家都破土动工盖了园子,曾经打天下的国公府更是不能落下。贾琏从南省回来,大观园的建设马上就提上了正式日程,进入实操阶段。如果没有林府侯门“三二百万”银子的大输血,贾府的面子工程就会面临难产的尴尬处境。
林家财产被悄无声息地挪作他用,难道林黛玉一点都不介意吗?黛玉年纪尚小,她的监护人和财产的实际管理人应该是外祖母史老太君。这笔钱和荣国府“官中的钱”是分开运作的,黛玉在大观园由两份工资收入,一份是由王熙凤负责分发的月钱,另一份则是从老太太那里支取,大有专款专用的意思。书中第二十六回,怡红院小丫头佳蕙和红玉的对话透露了玄机:“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贾母定期给外孙女零花钱,当然是出于对黛玉的疼爱怜惜,但说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那笔巨额财产的最终支配权在贾母手中,为什么会用在了大观园的土木工程上呢?省亲别院是贾家的脸面,而自身财力又不允许,在这样的取舍抉择面前,贾母只能同意动用本该属于外孙女的银子了。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黛玉一直是贾母中意的孙媳妇人选,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间,贾母站队后者。不排除贾母有这样的考量,黛玉嫁给宝玉就成了荣国府的人,林家的财产就是贾家的钱了,那“三二百万”银子就相当于黛玉的嫁妆,也就不存在将来物归原主的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