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小白一枚,不是什么从业多年的大牛。一家之言,大家轻踩。
一,区块链是什么
从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开始
我们来做个游戏。假如我们有10个人和一个房间,房间内有20枚巧克力。10人轮流进入房间吃巧克力。规则是:每个人只能吃一颗。
最后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结果:
1 房间内还剩10枚:
- 每个人都遵守了规则;
- 有人多拿了,有人没拿,刚好平衡;
2 房间内多于/少于10枚:
- 有人没遵守规则,并且我们不知道是谁;
如果再来一轮,我们在房间内装上摄像头,直播每个人拿巧克力的过程给所有参与者看。那么以上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下面给出业内人士(我)的定义:
区块链是一种支持 cross-organization-verification 的分布式账本。跟传统数据库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 特性a,大量运用密码学,比如签名算法,来认证每个交易发起者的身份。
- 特性b,使用区块链数据结构,使得历史交易记录容易被验证却几乎不可被更改。
- 特性c,一般运行区块链的节点会跨组织,每笔交易被多个不同组织/公司的节点验证。(这里就体现了共识机制。共识就像是美国人民竞选总统,每个候选人提出一个政策,老百姓需要把票投给自己认为合适的政策代言人,最终选出一个全国认同的总统。不同的投票方式,就相当于不同的共识机制)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摄像头”,相当于前文提到的特性a认证每个交易发起者的身份,而"录像"无法被篡改,恰好是特性b,"每个人都能看到" 则体现了特性c跨组织。
二 区块链解决的问题
来一个实际的例子
公司A是行业寡头,其产品的部分原材料来自公司B,公司B是一个小公司。A和B的传统商业模式一般涉都会及到供应链系统,他们的每笔交易都会分别被记录在A和B的ERP系统内。
如果有一天,B公司在访问A公司ERP系统公布的数据时发现某个数据与B的本地数据不一致。此时,A和B就有可能陷入深深的扯皮当中。
那么如果此时有一个围观公司C,C原本也想成为A的供应商。但由于它的规模比B还小,此时C可能就会有所犹豫,因为与A公司做生意,“信任成本”可能过高。
综上所述,区块链的可靠性基于代码逻辑/智能合约是在所有验证者注视下进行,因此不会存在欺骗。降低了达成共识的代价,也就是所谓“信任成本”。
三,区块链带来的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所收获必有所牺牲。区块链带来了共识,那么又牺牲了什么呢?
回到前文提到的三大特性:
特性a,大量运用密码学,比如签名算法,来确保每个交易发起者的身份。
- 密码学计算占用运算资源,降低系统效率。可以忽略不计
特性b,使用区块链数据结构,使得历史交易记录容易被验证却几乎不可被更改。
- 区块链数据结构记录所有历史交易记录,占用存储空间。
特性c,一般运行区块链的节点会跨组织,每笔交易被多个不同(组织/公司)的节点验证。
- 每笔交易都要经过每个验证节点验证,交易完全公开透明,占用网络流量,同时降低了并发量。
- 将交易计入区块链需要节点之间达成共识,共识机制占用大量时间。
综上所属,主要分为两大问题:效率问题和隐私问题。
四,区块链技术现状
随着加密货币的兴起,区块链领域也吸引了一波资金和技术。
一些有趣的项目
1,ShoCard
现在我们在youtube 可以用google账号登录,在爱奇艺可以用微信账号登录。背后,其实就是商家们身份认证的集成。
现有的身份认证集成方法分为两种:
1,两两集成
2,三方统一集成
所谓“两两集成”可以理解为视频网站都要修改代码,在用户登录时,将用户重定向到微信,然后微信会返回用户认证结果。这种方法的劣势是,两两集成,每次有新友商加入,都有一定集成工作量。
所谓三方统一集成,就是由一个三方公司来统一处理用户账号。这种公司一般面向企业级用户,让几家友商的员工可以相互访问对方的ERP系统。这种方法劣势在于,三方公司可能掌握大量用户信息。
有一个名叫ShoCard的解决方案,将区块链作为三方,上面只保存用户身份信息的哈希,并且使用只能合约限制了此哈希只能由为用户所属的公司/组织写入。这样一来,所有所有友商只需要跟区块链集成,并且不存在信息泄漏的问题了。
2,EOS
这个无需多说,作为攻克区块链并发量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节点间共识算法的创新,增加了系统每秒能处理交易的个数。
3,HashGraph
升级“Gossip”为“Gossip about Gossip”,相当于每个节点在转发transaction时会记录下这个transaction是从哪来的,同时也会标记上自己为转发者。这就相当于每个Transaction是一小块拼图,节点可以通过收到的“gossips”在本地试图把全网状态“拼”起来。
4,超级账本
把原本匿名的区块链应用到企业中,使其变成接近实名。以Organization(组织/公司)为单位进行维护。引入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企业级管理模块。
可以看出故事2 3 4,主要解决区块链的效率问题。
很多人说,超级账本有了权限管理,那么就解决了隐私问题。(太年轻了小老弟)
前面我们提到特性c,一般区块链的节点会跨组织,每笔交易被多个不同组织/公司的节点验证。这样的交叉验证确保了各方当前状态是达成共识的。然而,也相当于每笔交易会被各个验证节点一览无余。
再次举个例子:
还是公司A,邀请原材料公司B,物流公司C,装配公司D,客户X,一起进行区块链项目。他们把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维护在区块链上,从而对物流信息达成共识。这时,A的另一家原材料供应公司E,物流公司F,装配公司G,也需把物流数据集成到联盟链上,此时问题就出现了。A如果邀请B做验证节点,E的数据就会暴露在B视野里,E不干。同理,如果邀请F那么C不干。
有人会说,“如果这个联盟链里没有竞争对手的关系,那么故事就成立了啊”。其实这种想法还是太年轻。
还是公司A,一般制造企业都会有坏旧产品的回收,提取其中有用的模块,二次装配。这种情况下,旧的模块会继续被链追踪,并有可能暴露在A的原材料公司,物流公司,装配公司以及A最不希望暴露的客户X的视野。
综上所述,当企业级应用涉及到不想公开的信息时,区块链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5,Oasis Lab
前文提到 区块链的可靠性基于(代码逻辑/智能合约)执行过程的透明性,因此不会存在欺骗。那么,如果我们把代码逻辑的执行交给不会欺骗的机器,是否可以实现可靠性和私密性呢?
Intel 开发了一款安全加密芯片,名为SGX。这个芯片就像是一个诚实的机器,人们可以写入需要被执行的代码,然后SGX会诚实的执行,且从硬件层面上确保了任何人(包括操作系统管理员)都无法访问执行过程中的内存。在SGX执行代码是,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查询SGX里执行的逻辑是否正确(确保了恶意代码能被发现)。
OasisLab 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l SGX安全芯片的区块链。对比传统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逻辑不再跑在各个节点上,而是跑在SGX主机里,任何人都无法看到交易的数据,但任何人都能校验智能合约是否正确。
五,总结
1,区块链的商业展望
2018年空气币的暴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是个“伪需求”。
纵观现在成功落地的几大区块链产品(票务交易,产品溯源,跨境汇款等),我们发现,这些业务场景解决的现实痛点是——由于某些业务跨平台/跨组织,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像中心化平台一样 高效/准确/可靠的办事。而引入区块链这种系统,则可以帮助我们像中心化平台一样高效的办理这些业务了。
所以,区块链解决的问题是,在复杂的业务无法中心化实现的时候,引入区块链也许可以降低业务成本。
2,区块链的技术展望
区块链的未来,在于加密货币,而在于如何商用,让更多的商业场景能够运行。目前阻挡商业场景落地的最大问题还是区块链的私密性不够。因此,SGX安全加密芯片和区块链的结合,将会是下一代区块链兴起的开端。
原创声明:本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