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的时候,在养晦堂西边的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想不到答案的时候,就起身在屋内徘徊。房间里面有一处小坑,直径有一尺,并且逐渐向外扩散。每次走过,脚总是会被绊到,很久之后才习惯。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jué)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一天,刘蓉的父亲到房间里,说了这件事,看着那处坑笑着说:“(你)一间屋子都治理不好,哪里还谈得上治理国家呢?”于是叫僮仆拿土把它填平了,之后刘蓉又在思考问题时走过,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了一块,心里一惊。低头一看,地又是平的。之后每次走过都会有这个感觉,很久之后才再次习惯。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非常的大。脚走在平地上,就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像平地了;等到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却反而认为是一种阻碍,不能适应。所以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是在一开始就谨慎。
习惯成自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难,难的是养成了坏的习惯而不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