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是正午阳光拍摄的又一部经典巨作,当这部电视剧画上句号的时候,我想很多朋友对每一位演员的演技都非常的认同,并对接下来的表现更加期待,有人会说,这样就结束了,没看过瘾。其实还真不是如此,如果按照改革开放的进程来看,这部剧刚刚开展了三分之一,而相对应的原著部分,也是有更宏大的场景出现,比如民企的登场,比如小雷家的辉煌,比如宋运辉家庭的重组,比如小杨巡的成长等,都是接下来值得期待的故事。
如果换做平时,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我本人是非常抵制看的,但因为早先看完了原著,所以对电视剧反而充满了期待。当电视剧开播时,发现有很多细节,因为剧情需要而进行了改编,但总体并不影响观瞻,甚至有的地方改编的还很动人。贯穿在每一个人物之间的情谊,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动容,像性格粗犷的雷东宝对宋运萍的爱,像生来谨慎的宋运辉对自己姐姐的依赖和顾惜,像少年老成的小杨巡对家人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和担当,都带着时代的印记,也让我们看到,我们从那个伟大且多变的时代走来,同时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塑造者。
每一个时代的伟大,都是无数微小的堆积。而每一束光,都是所有光亮的源流。
当然,越是改革的时代,一个社会变革越厉害,越是社会问题和有关“人”的问题突出的时代。所有当很多人把社会问题归结于“制度”或者“教育”时,其实都只说对了一部分,最根本是,就像是一个人跑的太快时,身体每一个部位都会发生不适反应,要么是腿抽筋,要么是嗓子不舒服,要么是呼吸困难等,而跑的时间久了,就会懂得如何调整和保养自己,从而让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就会很好的避免上述各类问题,所以我们看到长期锻炼的人,很少生病,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如此。从整体来看,一个社会问题严重的社会中,社会和国家以及个人都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人们的腰包在鼓起来的同时,精神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解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人们看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对于长期生活在困窘中的百姓来说,突然从田野中拔出泥腿子,直接走上红地毯,在旁观者看来,怎么都会感到不舒服,所以虽然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很强大,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是微乎其微,甚至很多国家敌视当下的中国。宏观层面不讲,从微观层面讲,普罗大众富裕起来之后,最为突出的做法就是“买买买”,甚至有时候会买空某一个地方的楼市,甚至某一个地方的黄金,但是你要带他们去欣赏某一处风景名胜,他们会觉得很没有意思,到一个地方旅游就是买买买,然后坐下来吃喝加拍照,至于一个地方的风景民俗,一点都没有兴趣,这是民众基因中“美”的教育的缺失,所以未来很多年内,关于“美”的教育会很热火,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人们对美的醒觉开始后,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所以返回来看《大江大河》这部电视剧,里面有很多矛盾冲突,其实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比如为小雷家发展耗费心血的老书记,因为没有规则意识,侵犯了集体财产,最终选择以结束生命来解脱;比如金州化工厂内销科的科长虞山卿因为经济问题最终被开除;比如和杨巡一起做生意的老王,因为没有安全意识,造成了煤矿的爆炸。其中的很多小细节,都是这40年来,出现在我们国家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问题,就像煤矿瓦斯爆炸,如果大家没有多大的印象,我到可以举出几个例子。当然,我也不是亲历者,借了读书的福气。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中篇小说的篇幅,描述了一个小地方煤矿爆炸之后,落到个体身上的悲剧,读这本书时,我整个人心就像被谁紧紧的揪着,我想,我们习惯性的去宏观的看待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但是很少去围观弯下身去看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而个体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绝大痛苦的人。
另一个例子,就是发生在安吉这个小县城的故事。知道安吉,我是通过喝茶知道的,知道这个地方盛产白茶,更多的内容就不知道了,直到看到了《那山,那水》这部报告文学书之后,我才知道这里曾经是瓦斯爆炸的高发区,才知道初高中地理课本中学到的“石漠化”不是空穴来风,传统的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矿吃煤矿,多数的民间小煤矿没有必要的安保措施,使得很多无辜的生命随风而逝。安吉,是“绿水青山”理念提出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浩劫式发展之后,百姓醒悟,才开始调整发展策略,目前这个县城每年单纯靠旅游收入,已经超过国内多数的县市,也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

反观《大江大河》,原著作者阿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她从一个社会发展的角度,尖锐的提出其中的问题,并指出每一个个体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的努力,很具有现代意识,在她的作品中,这样的表现比比皆是,比如《欢乐颂》中也是,对社会问题的热心,正是一部作品最大的人文关怀。
当然,文学的重心是关注“人”,每一个人的问题和价值,也是因为此,正午阳光的剧贴合了作者的真心实意,更加具有吸引力,期待《大江大河》接下来的续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