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结了一份“中国式家庭不好好说话”的8种常用句型:͏
1.指示型:“你应该……”
2.指责型:“你还会干什么!”
3.贴标签型:“你为什么老是这样?”
4.不耐烦、冷漠型:“我怎么知道!”“随便、都行。”
5.反问型:“你不会看自己吗?”“不然呢……”
6.泼冷水型:“我就知道会这样……”
7.伤及亲属型:“你跟你妈/爸一样……”
8.攻击型:“你心里没点数儿吗?”
这些对话可能我们都太熟悉了,耳熟能详。曾经我们因为这样的语言虐待变得自卑不敢沟通,拼了命想逃离这样的家。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也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我们开始吼孩子和侣伴,只会指责而不愿沟通;只会命令,懒于用心理解对方;不会道谢,认为对方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伤害了对方,反而认为对方矫情,根本不会向对方道歉。把和气留给陌生人,把粗暴留给身边亲近的人……再深的情感也经不起一次次恶语相加,请好好说话,因为好好说话才是一个家里最好的风水。
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说了一句特别扎心的话:被父母“逼”着长大,让我活成了半个父母。这个网友“控诉”了自己的母亲:我的妈妈是一个对我要求特别高的人。我必须要会做家务,要懂事,成绩要好,还得必须要多关心她,照顾她的感受。
她喜欢舞蹈,就将我拉去舞蹈班去训练,跳得不好,她就说“你对得起我嘛?”有一次,她打麻将输了钱,回家看见我盯着电视哈哈大笑,劈头盖脸地吼道:饭做好了吗?还有时间看电视?当时,我刚好把饭端上桌,刚刚缓过劲,特别委屈。
结果她又骂道:我辛辛苦苦地挣钱,都不知道关心我,你还委屈?那时特别难过,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她剥夺了我的童年。看到网友的这段经历,真的很心疼她。这完完全全就是一种:女儿在替妈妈长大的状态。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词:亲职化。
这是指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发生颠倒,父母放弃了他们身为父母原本应该做的事
情,并将这种责任转移到孩子身上。如今,很多父母总是将自己与孩子的责任颠倒,让错乱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变得特别“疲劳”。一个家庭最大的内耗,就是家庭关系错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62476/86eb463fcbb5f59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