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

作者: DVD的格子本 | 来源:发表于2016-07-03 08:16 被阅读0次

    前几日,去龙美术馆看了个明代书法展。所展的书法作品,多是大尺幅的卷轴,几无尺牍、尺素等小品。不过,小品倒是我更想看的,毕竟大尺幅是创作,尺牍才是生活。

    其实,写字之于古人及今人,意义已经不同。

    写字对古人而言,是日常需要,通信往来、雅集社交,都离不开写字。

    而对于今人来说,似乎已经是件奢侈或是多余的事情了。今人已少写字,多是打字、码字,字已经和人疏离,千人一面的印刷体,没有灵性。甚至有时,根本不用写字,比如点赞。古人点个赞,多费周折,大抵还得写几个字,盖个印章,落个款,哪像今人,朋友圈一发,众人拇指一戳,点赞汹涌而至。

    所以,看看人类通信的演进,大致也能猜想写字的命运了。书信-短信-微信,将来大概就是通过脑电波来神交了吧。

    最近重拾对写字的兴趣,也是因为女儿马上要念小学,即将开始学字、习字、写字的生涯。回想自己儿时,并未正儿八经习过字,大概也就在文化馆里上过大半个月的暑假习字课,加上大学选修过一学期《书法概论》的课程,其余都是在废报纸上信手涂鸦。所以,接下来跟着女儿一起练字,一则是陪(jian)伴(du),二则是弥补自己儿时未好好练字的缺憾。

    业余习字,不得其法。于是,先买了一堆碑帖,囫囵吞枣起来。不想,就有了些许有趣的发现。在翻看各朝各代名家作品时,我放佛有见大学室友中各人笔迹差异的源起。

    比附名家流派,倒不是说我室友们的字,已经登堂入室,只是为了更形象化的来表述这种感受。以素人的标准来看,室友们的字都算周整,初具骨骼,已然不错。大家虽都无科班习字经历,但可以说都是认真写字的人。

    我们这代人,大多从小写字课学的是柳体,但之后,写的字,却风格各异,而这些风格的形成,多是不自觉的产物。所以,这背后的文化肌理,应当非常有趣。

    书论,一般将中国书法分为碑学与帖学,或称北碑南帖。其实,以南北地域论书风,我总觉得多有偏颇。但从大学室友的书风来看,地理环境、民风民俗,似乎对一个人字的性格,的确是存在影响的。

    大学室友,凡六人。按南北来分,北人2人(苏、豫各1人),南人4人(沪、浙、闽、滇各1人),从写字风格来看,确实有南北差异迥然之感。

    接下来说说,我的这几位大学室友的其人其字。

    韩少,湖州人,典型的江南才人,是大学里的文艺积极分子,校刊编辑、校广播台主播、影协骨干。而韩少的字,同样透着江南才子的灵气,有着魏晋一脉书风的秀润典雅、委婉明丽。我在读钟繇《宣示表》时,就觉似曾相识,原来是韩少的字。

    阿钟,泉州人,玉树临风美书生,明明可以靠颜值,非得还要写一笔好字。阿钟的字,有赵孟頫,董其昌一脉之遗风,字体秀美、结体严谨、舒展修妍、姿致秀逸。总体也是师法晋人,亦属南派章法。

    阿凯,盐城人。关于写字,阿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字很大,写字时视本子的网格线为无物。所以,不费笔墨,却费纸张。阿凯的字,笔势浑融峻迈,结体夸张狂放,布局不拘小节,疏密有致。这份不羁,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两位同乡-徐渭、郑燮。

    阿坡,南阳人。好读鲁迅,以笔为刀。在读魏碑时,不由就想起阿坡的字。阿坡的字,笔锋中隐隐有刀法,结体方刚严整,笔势雄奇刚健,有魏碑之风,属典型的北派风格。

    还有一位同学,楚雄人,我们都称其为老大,可惜失联许久,每每聚会,不由唏嘘。印象中,老大的字,笔势游移,结体松弛,多少透露着一些不确定、不安定的因素。

    附上吾字,自己就不做评了。

    感觉写书论,和撰品酒词一样,极考究修辞之功。虽穷极辞藻,但难表达万一。

    以上对室友的书风评论,纯属个人主观感受,是主观先于客体的评论方法。所写或许与大家各自习字经历或倾慕名家有不符之处,但写字也算是艺术创作,艺术感受本身就是主观的、个人的。

    一言以蔽之,韩字秀润、钟字修妍,凯字纵肆、坡字雄劲,各有风韵、南北迥然。想想十八年前,大家天南海北地汇聚复旦,而我此刻习字抚卷忆往事,也是别有一番意趣。

    不知道,你有多久没认真写字了?希望大伙,有机会,还是能好好写字,保留人之为人之精神上的高贵。古人崇尚人书俱老的境界,那种风流,吾向往之。

    以上借写字为题,忆同学少年岁月,抒对己之期许,遂作文以记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d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