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25298/1cee45ab4e323aec.png)
有些事说着说着就被人忘记,于是,我们从头开始。如果有人问我,今天和过去有何区别,我多半无法给出肯定的回答,因为相似和差异总是有视角特征的。但如果硬要我给出答案,那么我会说今天的世界会忘得更快,但也比之前的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可是,我又不那么肯定,毕竟我已经忘记那位邯郸路的青年刀剑封喉是发生在星期一还是星期三,记得大家趁着这件事讨论着人性和制度的关系。或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认为今天的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事都与我有关。我看着它如何搅动人们似水一样的生活,也看着它沉到更深的人性之底,忘记了,或者又有新的事情。
网络的故事总是来得快,走得也快。如果有人想借此当一次万众瞩目的名人,那么他多半是要后悔的。因为他拼尽全力也只能赢得一瞬间的关注,而后果对他来说则是永恒的。渐渐地我凝固了易感的思维,等着事情反转的那一刻。有帖子说制度压抑人性,制度驱逐良币,没过多久有帖子说因爱生恨而致抑郁不小心走上无法回头的末路。有没过多久,有帖子开始声讨我们冷漠的看客,死亡也只是浇心中之块垒的烈酒。一来二去,七天之后,故事翻篇了。而故事的主人公真像演员,落幕后也走下舞台,好像这真的只是故事。
我们讨论故事,害怕自己也有一天成为故事中的 一员。我们开始思考,究竟生活如故事,还是故事就是真实的生活。之前,我写着叙事如何塑造人类的日常经验(我们如何成为社群的合格成员:故事的教化 - 简书 (jianshu.com)),总觉得有些地方无法参透这个想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日常经验早就被叙事所形塑。学术的生活是什么,大学的功能是什么,个人的价值与社会诉求又是什么,不同的理解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此乃社会中的自我叙事。
我们总是先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接触到故事,从故事的结局中学会如何理解故事的含义和获得一些应对的方法。孤寂落寞时我们想到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抑郁寡欢时我们想到策马扬鞭的豪情。我们用故事来定位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我不会为邯郸青年开脱罪责,也不会因为他无法抑制的情绪而断言他是不自由的。他是自由的,在二阶心理欲念上他是自由的。
如果换做是我呢?我也等待宣判的那一天的到来。一页红头黑字的纸上将我几十年的努力戳上失败的标签。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此类事情,甚至社会也是如此。于是,我需要故事来提醒自己,需要故事提前演练。我们都是丧家之犬,惶惶而不得终日,只能不停地狂吠,遇人就咬。我本不想咬他们,我也没有咬到他们,但我怕他们真的来咬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