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唐朝历史,涉及到安史之乱,一定有这样一个结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的确,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对李唐王朝产生了沉重的打击,并且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安史之乱以后,李唐朝廷面对地方强大的割据势力再无随意调控的能力。
但是,唐朝的衰弱不能完全归咎于安史之乱,正如“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事还得从朝廷内部找原因。
首先,唐玄宗李隆基经过了前期的励精图治,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内有贤臣、外有良将,国家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是在做出了一番功绩以后,李三郎慢慢地被美酒美人腐蚀,开始沉湎于各种享乐,并且荒废朝政、重用奸臣,使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朝臣为了巴结皇帝,奢靡、虚浮之风日盛,边将为了满足皇帝虚荣好战之心,在边境多挑战事。在此种境况下,即使没有安史之乱,衰败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第二,唐朝是一个外扩性十分强烈的王朝,可能李家本身就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这使得从太宗、高宗、到武后、玄宗,与周边民族的战争就一直没断过。但是到了玄宗一朝,因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业上的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这使得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推行不下去了,只能采取募兵制,从此专业的雇佣兵取代了义务兵。再加上边境长期作战,这些雇佣兵由边境的将帅长期统领,形成了将帅专兵的局面,“士兵只知将军,不知天子”,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
而玄宗为了提高边军的作战力,又设置了安西、河东、朔方、范阳、陇右、平卢、剑南等节度使,并且逐步地把粮食、盐铁等财政权,采访、黜陟、巡察等行政权也过度给了节度使。此时的节度使集军财民政于一身,所辖藩镇俨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而实力强大了,野心就必然随之增长,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此后中央再也没有能力绝对地管理约束地方的藩镇。
《左传》有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虽然说,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依然存在了100多年,也有元和中兴的一度荣光,但是李唐皇室不过是夹杂在宦官和藩镇之间的苟延残喘。主要矛盾出现了,不能得以解决,那么以后大部分政策的出台和推行也必然是围绕着解决这个矛盾,而当后继政策的无力依然无法解决主要矛盾时,也必然会引发新的矛盾。犹如一间屋子本来已经漏了一个大洞,施工补救的过程中,大洞没补上,又砸开了很多小洞,终有一日,屋内再无遮盖之地,这房子也就没法住人了。
这样的一种后果,我们可以归责于玄宗本人后期的荒废以及某些政令的失误,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统治阶层的小环境,当然还有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些都是思考唐朝由盛转衰所需要考虑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