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上听书——《非暴力沟通》,我觉得实在是太重要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给大家。
与你共读《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也是一名临床心理学专家。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分享:
一、从表面来看,交流演变成为暴力行为的四个原因。
(一)道德评判。有点像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
这一点应该比较好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别人的行为。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都习惯了以我们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觉得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而且总是给孩子贴标签:"你动作怎么这么慢,这么点事情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弄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跟你说了多少次还是不懂?"等等
(二)和他人进行比较。
这个也比较常见好理解,如果一个人总是和别人攀比,你就不能平心静气地和他人相处和交流。
(三)回避责任。我们的表达方式,经常会忽略掉内心的情感根源。
当我们对孩子说:“妈妈都快累死了,成天给你当牛做马,你还不听话。”妈妈本来就是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去做这些事的,但一旦把表达方式换成不得不做的时候,他就不自觉的忽略掉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仿佛照顾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打扫的不是自己的家一样。
(四)强人所难。
很常见的就是我们的父母通常会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这显然也是一种暴力。
二、暴力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对世界充满恶意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他有时候还会去报复社会,一个怀着这种仇恨心态的人,在生活中肯定是经常陷入暴力沟通了。
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个是对自己的看法,引起暴力冲突。这种情况往往是,某些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的苛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求尽善尽美。如果哪一天做错了什么事情,就会感觉非常内疚。对自己都这样,对别人的要求就更高了。
第二种情况是对世界的看法引起暴力。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希特勒应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问题,才会导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他认为世界是优胜劣汰的,也就是优秀的民族有资格生存,而劣等的民族就要被淘汰掉。
他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世界的看法,都可以被看成是你的价值取向。就是性本善,或者性本恶。
暴力交流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性本位的价值取向,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丑陋的、冷酷的,那么你自然会用相对应的暴力方式去应付,这时你就会陷入暴力当中;而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那么你就会用相对应的温柔的方式去应对,这就自然会离暴力越来越远。
三、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必然是你人生经历的结果。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往往与他成长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他是在一个充满暴力的恶劣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那这个孩子会倾向于人性本恶的价值取向。
但一个人就算明明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有问题,也很难纠正过来,因为这种人生经历的影响太过于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彻底改变的。
作者看来,价值取向的转变很像是佛教里所说的修行,通过修行来让你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爱的,你是为爱选择生活,而不是为了仇恨选择生活,就让自己放下过去的心理包袱,才能够摆脱仇恨,让生活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改变自己是一种修行,那怎么做呢?
以下就是要划重点,敲黑板的内容。我觉得非常的重要,希望大家最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作者举例:我交给你一份非常重要的商业机密文件,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你,一定要保管好,结果你刚答应完扭头就把文件放在了公共会议室,出去吃饭了。
那运用这四要素我们该怎么样进行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所以我首先观察到的是,你把机密文件放在了公共会议室里;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的感受是觉得首先这么文件很不安全,我会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已经嘱咐过你,要好好的保管文件,你也答应过我了,可你却没有放心上;第三个要素需要和第四个要素请求,指的是我先分辨出我需要什么,然后再向你提出请求。这样一套程序下来,用非暴力沟通语言完整表达的话就是:我看见刚才给你的重要文件没收起来,放在公共会议室了,这个我就担心不太安全,会议室里人来人往的,让客户看见就不好了,这么重要的文件既然给你了,以后还是请你注意妥善保存。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果你熟悉了这样的语言结构,你和别人的关系就会变得互相尊重,更加平等,不管是和人说话也好,反思自己也好,你都可以用这四个要素来检查自己的思维,看看你的思维是出于积极的价值取向,还是消极的价值取向,不断进行非暴力沟通的修行以后,你会发现你对这个世界会有一种性本善的信仰,这种信仰会让你避免暴力生活,在更加有爱的环境中。
怎么样,听了这本书,你的感觉如何呢?我是觉得意义非常重大,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和与别人的相处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如果你觉得非常重要,也可以把这四要素打印出来贴在平时经常能看到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按照四要素原则来进行交流。这样做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