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孝之真义

孝之真义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6-14 06:00 被阅读0次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中庸》第十八章)

    忧,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述,遵循、继承而发扬光大。

    孔子赞美说:“一生没有遗憾的大概只有周文王了吧。圣王王季是他的父亲,圣王周武王是他的儿子,上一代创业,下一代继承并发扬光大。”

    周文王继承了王季的德业,发扬光大以后,又成功地传承给周武王,承上启下,所以周文王应该没有遗憾了。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中庸》第十八章)

    缵zuǎn ,继承。绪,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周朝的始祖是后稷,但周朝的基业是在古公亶父手上奠定的,王季、姬昌继承发展,周文王时期,三分天下有其二,到了周武王,牧野之战一举消灭商纣王朝,建立了绵延八百年的周天下,成为开国之君。

    从太王,经王季,到文王,都是以仁取信,各地诸侯和百姓志愿前来归附,周武王剪灭商纣,却采用了武力革命,很容易被认为是犯上作乱,但周武王并未因此而身败名裂,而是扬圣名于天下,所以孔子说:“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大诗人杜甫有《行次昭陵》和《重经昭陵》二首,盛赞唐太宗的功德堪比周武王,其中有一句就说“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分别用了汉高祖刘邦和周武王姬发的典故。

    姬昌称王,但姬发才是周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天子,追封父王为文王,从此四海之内,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宗庙,历代祖先配享太庙,子孙绵延不绝。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中庸》第十八章)

    周武王积劳成疾,不幸早逝,周成王继位,周公摄政,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成为华夏文化的基石,所以孔子赞扬周公“成文武之德”,周公又追封曾祖古公亶父为太王,追封祖父季历为王季,用天子的礼仪祭祀历代先祖。

    周公制定的这套礼制推广到诸侯、大夫、士人和百姓。按照周礼,父亲有大夫的身份,儿子的身份是士人,则葬礼时参照大夫的礼仪,祭祀时则用士人的礼仪;父亲的身份是士人,儿子的身份是大夫,则葬礼时参照士人的礼仪,祭祀是用大夫的礼仪。丧期为一周年的只适用于诸侯和大夫,三年丧期只适用于天子,但父母的丧期各阶层都是一样的,没有贵贱之分。

    儒家为什么如此重视丧礼、祭祖和孝道呢?周公制定这套礼制,就是要强调代代传承,不忘先祖之德,继承先辈未尽之志,实现未尽之业,将祖先开创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孔子曾经说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第十八章主要是引用孔子的话,盛赞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功绩,文王守业壮大,武王开辟新天地,周公创立新纪元,一个“孝”字贯穿始终,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孝的真正含义。

    ------《中庸章句》审读2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之真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iq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