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棵苹果树长在原野里。这一年,它们都开始结苹果了。
其中有一棵苹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苹果,它很高兴。但有人来摘走了9个,它就很生气。一气之下,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竟又有人来摘走了4个,苹果树更生气了。到了第三年,它就不再结苹果了。
至今,那科苹果树还在那里生气,一直不结苹果。
另一棵苹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苹果,它好高兴。有人来摘走了9个苹果,它更高兴了,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第二年,高兴之下,它结了50个苹果,又有人来摘了45个苹果。这棵苹果树高兴不已,原来人们这么喜欢它结的苹果。第三年,它结了100个苹果,就有更多的人来……
至今,这棵苹果树还在那里,每年都硕果累累,而且它很快乐。
讲了这个故事,接下来要问一个问题:你,想做哪棵苹果树?
人们的回答常常是:要做后一棵苹果树。但在现实中,我们的行为常常像前一棵苹果树。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都会看到一棵棵生气的、不肯接苹果的苹果树。
这棵苹果树是这样的:它生长在丰腴的土地上,旁边有溪水流过,而且能沐浴阳光和雨露,这天然的条件让它枝繁叶茂。它本来可以结出更多的苹果,但它不愿别人来摘取它的苹果,就不肯结苹果。虽然它有大量的资源或养分,却用来生气,慢慢也就结不出苹果来了。
它为什么如此生气呢?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看到别的苹果树硕果累累,它会生气;看到别的苹果树下人来人往,时时传来欢声笑语,,而它的树下却少有人光顾,它期待被人关注与赞美,人们偏偏不来,偏偏不给,它更加生气,心想:为什么呀?
它说:“那些苹果树,生长的土地那么贫瘠,长得也没有我这么茂盛,身边也没有流淌的溪水,头上也没有我们这么丰沛的阳光和雨露,它们却是幸福的。而我,想做一棵普通的苹果树,想有一棵普通苹果树的快乐,却不可得。这是为什么呀?”
这棵苹果树想不明白,就很委屈地流下泪来。它不时流泪。有时,苹果树开花的季节,它也在那里流泪,便是一番“雨打花落”的景象,美则美矣,哀其哀哉!
其他的苹果树看到这一幕心里纳闷:那棵谁都羡慕的苹果树怎么不快乐,还在那里哭泣呢?
这棵美丽而丰腴的苹果树,听到风里传来的一轮,更加自怨自艾:“为什么我这么痛苦?是我比它们多了什么,还是比它们少了什么?”它自己想不明白。
但它这个问题却问得好。
它少了什么呢?它少了一份自然。自然是什么?对一棵苹果树来说,自然就是按季节开花结果,保持付出的态度,并且乐意让人来摘苹果。这样,它就会结更多的苹果,树下总有欢声笑语。
它多了什么呢?多,本来是上天的恩赐,在它那里,却成了一种欲望的遮蔽。这棵苹果树,从幼小的时候开始,因为条件得天独厚,享受了许多的关注与赞美,就想永远一枝独秀,让关注与赞美环绕身畔,不绝于耳。渐渐地,它的心乱了,它的眼睛总是去看其他的苹果树,看到别的苹果树有任何一点好,它就会受到干扰,心理烦乱不堪。它不知道,它那棵比较的心,才是滋生烦恼的根源。
这棵苹果树,因为想占尽天下之美的欲求,有太强比较的心,就不能安然做自己了。它总想跟别的苹果树比来比去,比着比着,它就失掉了自然,不能按时开花结果了。
原来,每棵苹果树都有一个自我,让一棵苹果树幸福的是它的自我,而不是自我被赋予的那些条件。生在丰腴之地的苹果树,可以是快乐的;生在贫瘠之地的苹果树,也可以有它的快乐。生在贫瘠之地的苹果树可以是快乐的,生在丰腴之地的苹果树却可能不快乐。
——《成为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