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才流失,谁之过?

人才流失,谁之过?

作者: 木雨文公 | 来源:发表于2021-08-19 16:37 被阅读0次

这一个令人心痛,却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一直以来,我国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到底多严重?

先看下图:

有人可能就会说,哎,这不是和开头说的矛盾吗?

当然不是。

不看比例,单算人数,每年留在国外的基本不低于10万

M国科学基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非M国出生的39.5万理工科博士毕业生,中国人就占了近四分之一。

在这将近10万的博士生中,清华、北大等顶级名校又占据很大比例。

这还是十年前的数据!

统计的还只是博士!

在M国院校或公司从事研究的人才,最主要的生源国是中国,比例高达27%。

估算一下,规模至少有几十万。

中国或已成为M国的人才供给中心。

怪不得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忧心忡忡:

中国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

辛辛苦苦忙活下来,为他人作嫁衣裳,换谁心里都不舒服。

除了人才的流失,还有时间成本,经济成本。

国家培养一名本科生,至少需要十六年时间,费用每人至少30万元。

清华、北大等名校费用更高。

也就是说,他们留在M国,国家至少损失上千亿!

更加让人心寒的是:

国家投入了那么多,卡住中国脖子的武器或者技术,相当大程度上出自这些留在M国的华人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之手。

我们不会恶意揣测,他们故意为难曾经的祖国,或者故意敌视。

不过,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些东西由他们发明,却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也就引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他们选择留在M国呢?

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最终签署了《辛丑条约》。

条约极为苛刻,光赔款本息就将近10亿两白银

以当时晚清的财政收入,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

清朝灭亡,和这次赔款不无关系,当然这是后话。

就在当时,一个名字叫柔克义的M国人,十分关注清朝动向,他发现:

清朝为了自强,向日本大量派遣留学生。

柔克义向M国国会提出建议:

减免赔款,资助清国留学M国建议书。

恰巧,正与M国商量赔款事宜的驻美公使梁诚听说了这件事。

于是梁诚向M国政府提出退还多余庚子赔款的要求,一方面上书清廷用退款兴办教育。

经过梁诚三年的不懈努力,中美达成一致:

清朝向M国派遣留学生的费用,全部用退还的赔款支付。

这个助学金,还有个副产物,那就是游美学务处的肄业馆。

这个肄业馆很多人不熟悉,没关系,它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M国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M国这样做,也有自己的打算。

那时候的M国,还不是世界老大,加上中M两国之间,距离实在太遥远,和中国根本没有利害冲突。

出于对国际关系的考量,M国希望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

然而,这只是客观条件,决定性条件不是别的:

中国人非常聪明。

M国人认为,晚清政府简直是在浪费人才,尽然如此,人才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呢?

这不是信口雌黄,而是中国人用实力证明的。

中国近代有一场著名的改革: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不仅为清朝续了命,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国家要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当时的洋务派领袖曾国藩、李鸿章深知这点。

在容闳的建议下,清朝成立了幼童出洋肄业局

机构算是成立了,学生却连影都没有。

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愿意让孩子到国外读书。

费了好大劲,才从比较偏远的地方招来了学员。

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顺利多了。

1872年到1875年,清朝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M国留学。

这些留学幼童,平均年龄只有12岁。

当时的这些人,肯定想象不到,自己肩负着中国的未来。

这些人从上海出发,横渡太平洋,千辛万苦到达M国。

他们只代表一般人,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们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学校里成绩最突出的学生。

这120名幼童,有一半进入M国大学学习,而且基本为M国名校:

22人考入耶鲁大学;

8人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6人考入伦斯勒理工学院;

3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

1人考入哈佛大学。

再强调一遍,这些人根本不是精心挑选的,只代表中国人的平均水平。

那么,中国人的顶级人才的水平该有多高?

就不言而喻了。

他们努力学习,为的是报效祖国。

哪知道,当他们回到祖国,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辱骂。

他们被视为假洋鬼子。

有报纸这样批评他们:

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今天看来,这样的批评与键盘侠无异。

这些学成归来的留M幼童,到底行不行呢?

你来看:

詹天佑,京张铁路总设计师;

唐绍仪,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

梁诚,驻美公使,上文有提到;

沈寿昌,大清北洋水师济远舰大副,甲午海战中英勇殉国;

方伯梁,京张铁路电讯工程师,山海关路矿大学堂校长(西南交大前身);

......

不知道,那些辱骂他们的人,又有何贡献?

有些人留在M国,单纯是为了享乐。

但是很多人不回来,就要考虑下是否是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出了问题。

国家三令五申,要求留住人才,可是各大学也好,某些研究机构也好,总有那些尸位素餐者,不按照要求来做。

很多学校的领导本来是外行,明明是外行,却非要领导内行。

依仗着手中有些权力,就肆意妄为。

这些人根本就是民族的败类,国家的蛀虫。

就拿美女教授颜宁来说,2007年回国,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

2017年,颜宁离开清华大学,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一时间舆论哗然,“颜宁三次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负气而走”冲上热搜。

实际上,达到颜宁这种高度的人,起码对一些虚名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只是以科研为志业的颜宁,在官本位的外行官员管内行学术专家的情况下,科研时间必然会被压缩。

她需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其科研能力的自由学术环境。

这是作为科研人员所必须的条件,恰恰是国内很多大学和机构给予不了的。

最后说一下科学无国界的问题。

科学无国界,是很多人的挡箭牌。

科学没有国界,是为了让人共同交流,得到最先进的知识,帮助全人类更好地发展。

可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要不然,中国古生物学之父马廷英,就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在中日两国开战的时候,也要回国;

要不然,钱学森也就不会宁愿被扣押五年,也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

鲁迅先生说得好: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啥时候鲁迅把爱国挂在嘴边,谁又敢说鲁迅不爱国?

(如果您对留美幼童感兴趣,推荐一本冷门佳作:少年行

把我加入常读

更新会第一时间推送

作者简介:

焚琴煮鹤虽然煞风景,但可以帮你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

我是鹤总,全新视角,冷静客观,让你在阅读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感!

在这里,你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从低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的蜕变。

思想在这里绽放,下一个事件的真相,依然颠覆你的认知!

相关文章

  • 人才流失,谁之过?

    这一个令人心痛,却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一直以来,我国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到底多严重? 先看下图: 有人可能就会说,...

  • 清北人才流失谁之过?

    最近北大数学院火了,因为有四位曾经是北大数学院的天才代表,悉数留美从事数学研究,分别任职于麻省、哥大、美国西北大学...

  • 谁之过,谁之过

    二月油菜花满山坡 麦地绿油油盼丰收 那是小时候最能看到的场景 现如今却只能在记忆里寻找过去的痕迹 是什么让曾经的绿...

  • 鏖战

    这也锁,谁之过?

  • 世界不需要战争

    巴以冲突谁之过……

  • 谁之过

    寒假和儿子一起参加了宗彩老师举办的成长训练营。初对宗彩充满好奇是因为宗博士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心理养化课程,那天...

  • 谁之过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2017年5月19日,近60岁的吴某在广州市花都区某山村景区河道旁的杨梅树上采摘杨梅时,...

  • 谁之过?

    本文参加简书七大主题征文活动,主题: 一次难忘的失误 周一清晨,我提着一袋清洗过的水蜜桃,踏着初夏的阳光,哼...

  • 谁之过?

    公交车上,每停一站便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车厢里没有人说话,只能听见陆续刷卡的“滴”声和接踵而至的脚步声,人...

  • 谁之过?

    我被一个已经调走的奇葩同事气坏了。 上周三我出差的时候,她打电话给我,说不想要她的被子了(我俩在一个宿舍午休),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才流失,谁之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la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