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玉环东西村怀古寻踪

玉环东西村怀古寻踪

作者: 滨海沧浪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12:40 被阅读0次

          了解东西村,很多人都是因为其美丽的村庄风貌和天成的农家风光。每逢春花艳艳、夏荷田田的时节,这里常常成了人们踏青游玩、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这是东西村的外在秀美,但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的内质隽永。当四季更替、繁花落尽时,一种恬淡静雅而又悠远馥郁的古韵便在尘世喧嚣后的东西村悠悠泛起,吸引你去静思、遥想那段早已远去时光里的人物风华、历史痕踪,值得我们来一次寻踪访古。

    东西村是玉环唯一的历史文化村,原名竹冈,古时是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渔村。于我而言,最先熟悉的莫过于村口那株大樟树。

    约在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东西村口,扑面而来的就是这大樟树,我竟就被它的巍巍身躯恨恨地撞击了一下心灵。据记载,这棵树是北宋时栽下的,至于树身枝杈倾向东边,缘于当初此树是用于栓系船绳的,而那时东面正是泊船的滩头。于是年复一年,树也就向东而生。但见那壮硕的树干和遮天的华冠,幽绿繁茂,葱郁勃然,直逼眼帘,雄壮之姿令人过目难忘。在虬劲的树底下,红绸缠绕,香烛供奉,看来这大樟树已成为当地人的神明,正接受村民们的景仰和膜拜。岁月流逝,风雨沧桑,曾经的一片汪洋已成一顷良田,而这棵大樟树就是一位穿越古今的历史老人,见证了历史的曾经过往和村庄的时代变迁,至今毅然颔首迎立村头,守望村里美好的未来。

     

    遥想南宋淳熙二年,一个叫戴明的读书人可能就是从这棵樟树边走过,离开家乡乘船前往赴试并得中进士。过了十三年,戴明调任户部侍郎,成为当地官位最高的历史名人。也就在这一年,已临近花甲之年的宋代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应其好友戴明邀约,来到东西村为戴氏宗谱作序。想必这在当时会是村里的一件盛事和幸事,因为能让这样一位名人来到玉环这个东南沿海的小村落,那是多大的荣光,定在一时间成为当地人的美谈。戴明就在他亲自挖掘的古月湖畔为朱熹设宴洗尘。由于挚友盛情,朱熹这一来,竟然住了几个月,直至完成《竹冈戴氏宗谱序》。也许在那个天高云淡、月朗星稀的夜晚,在古月湖边,两位好友或畅怀叙述别后境况,或赋词吟诵海韵风涛,或品评清谈今古圣贤,或促膝而坐谈经论道。

    不知道而今的古月湖与当初的规模有多大差异,但是在湖边的那座凉亭上,我依稀感到这里也许就是两位文人挚友交谈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可以遥闻附近东南侧的竹冈里修竹轻摇,徐风微送,伴随海风习习、涛声阵阵,眺望楚门汪洋一片、烟波浩渺,那种远离庙堂之扰、静享自然之美的惬意准会油然而生,更不必说是这两位贤达之人。

    现在,古月湖后面的皆山书院并非是戴明所建的原址,但这样搭配的建筑格局,却也玲珑雅致,动静相宜,成为戴明故居内外的两个别样天地。湖边绿树扶栏依池相隔,错落有致。书院外黑瓦白墙相连,古朴有韵。步入书院内,庄重沉穆,书香弥漫,静谧安然,尤其是文化讲堂让人仿佛重回南宋时的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院氛围在脑海渐渐浮现。我仿佛看见戴明在辞官告老回乡后,端坐在那张先生坐的椅子上,悉心教诲乡民孩童诵读诗文、教化后人的身影。

    皆山书院的原址在现今东岙关庙内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的江南古戏台,于清代废止,与戴明故居相距不远。据记载,书院面西,两层石木结构,背面为古戏台,戏台面对关帝庙。显然,三处建筑依次面西而建,布局层次清晰,彰显文化气息,启迪乡民智慧。皆山书院,这个玉环历史上的第一个书院,开创了玉环教化先风,逐渐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走出了许多历史文人名士,如明朝时曾出使朝鲜的陈钝,明刑部侍郎陈璋、郎中戴铨和明吏部郎中陈参,还有现在著名作家叶文玲、叶鹏兄妹等。

    东西村,还有很多的历史风物古迹犹存,诸如灵山寺、陈参墓和宋代三板桥、石擂鼓等,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都有值得怀古的意味。

    一个村,保存着一段悠长深厚的历史记忆;一个人,映衬着一个朝代远去的历史风华;一处遗迹,记载着一种难以逝去的历史情怀。历史悠悠、岁月匆匆,当时光的沙漏在年轮中缓缓流逝,抹不去的就是那些遗存风物。东西村,就是那个带你走进那些时光,重拾历史碎片,进行怀古寻踪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环东西村怀古寻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mz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