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圣叹与哭庙案

金圣叹与哭庙案

作者: 魔法战修 | 来源:发表于2022-06-19 20:00 被阅读0次

金圣叹,江南才子,被顺治点评“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其人率性而为,自视孤高,无意仕途,而自幼爱读水浒,就好打抱不平,看到不顺眼常要来两句。

批评明末官府苛政,同情百姓疾苦,甚至主张官逼民反,不过他始终没有想过要逾越自己的士绅阶层,坚持认为王命礼法终不可违。回应顺治的表扬也知道“感而泣下”,“向北叩首”,绝非一个狂放不羁恃才放旷的KY。

但是这样一个名震后世知书达理的才子,最终在哭庙一案中,“流汗积项成膏,腐肉满于铁索”,与其他一百二十一人在法场一起莫名其妙丢了脑袋,而批斩的朱国治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政治掮客,未免令人唏嘘。

所谓哭庙也不是什么革命造反这样的大事件,说白了就是借着哭祭先祖的日子,百姓喊冤造势,希望中央来体察一下地方民情,在这件案子之前,本是士绅用来向上对话的一种方式。

但到了这个案子,也许金的哭庙文直戳朱国治的仕途,也许正当王权的交接的敏感之时,也许清王朝本就想要收拾江南的士绅,总之朱国治的这一判大受康熙好评,之后也没有任何人为金翻案。

历史上名人死于非命一般总有后世判读,如岳飞秦桧,又如项羽刘邦,不是杀人者遗臭万年,就是被杀者咎由自取,但是到金圣叹这里,好像两边都不搭。

说他为民请命没有后人为他翻案,说他聚众造反又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实在是有点无厘头。比起谭嗣同、孙文、陈胜吴广甚至黄巾军这些有鲜明立场的造反派不知道要冤多少倍了,至少人家是为了一个全民的理想而捐躯。换句话说温和的建政派比偏执的造反派性价比更低,这也许也是之后才涌现出谭嗣同和孙文这类偏执狂的原因吧。

之前我会天真地想政治问题不光是当权者的责任,更是人民的责任,人民没有做好监督责任,建政的义务,但似乎很多人都不是这么想,现在想来,也许是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比我读了更多这样的历史罢...。

只不过如果下面噤若寒蝉,高处可就更加不胜寒了:本来你已经拥有了毁灭的力量,现在你还将失去眼睛与耳朵,这样的形象除了会带来恐惧与敌意还会带来什么呢?

相关文章

  • 金圣叹与哭庙案

    金圣叹,江南才子,被顺治点评“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其人率性而为,自视孤高,无意仕途,而自幼爱读水浒,就好...

  • 金圣叹之死——“哭庙案”始末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顺治帝因天花驾崩于养心殿,终年二十三岁。哀诏于二月一日下达吴县(...

  • 热爱生活,至死不变

    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判斩杀。刑场上,刚逾知天命之年的金圣叹,泰然自若,临刑不惧,昂然地向监斩索酒酣然畅饮,...

  • 中国历史 清2022/6/12(40~41)

    金圣叹哭庙案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很有才学,但它的裁决不是读了多少四书五经,而是被了几本很有名气的文学...

  • 罗辑思维读书会

    金圣叹 江苏人 哭庙案,字赋予大儿。 幽默、39动心,四十不惑。 获取另外维度: 聋子看炮仗,说散就散。演唱会看别...

  • 吾之涯——长成一个有趣之人

    前几日看到两个有趣之人的故事 一是《水浒传》中的才子金圣叹,五十四岁因“哭庙案”入狱,临行前...

  • 将有趣活到了极致的那些人(1)

    古典古少侠说:有趣是种活着的、元气淋漓的状态。 金圣叹大才子,54岁因为“哭庙案”入狱,临行前见大儿子最后一面,大...

  • 晨读笔记(2019.08.17)

    晨读笔记(2019.08.17) 第一 讲起清朝的文字狱来,也有人拉上金圣叹,其实是很不合适的。他的“哭庙”,用近...

  • 宿野庙(明、金圣叹)

    《中国诗歌集》 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 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 一块石碑,决定了满清的兴衰

    在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就是后来著名的满清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哭庙案。 江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圣叹与哭庙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or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