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最近天气逐渐变暖,明明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期,许多人却不约而同感觉到疲惫与乏力,出现了越睡越困的状态,成为了“特困生”。
春天犯困让人工作无法集中精神,效率降低,更可怕的是,最近还出现了驾驶员犯困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春困本是民间俗语,但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而且还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今天就让我们来说道说道吧~
为什么会春困?
在冬春季节变换之时,自然环境变化大,很多人身体适应比较慢,还处于冬季长时间待在室内的惯性之中,运动量较小,自然光接触得也少,就会影响褪黑素的正常分泌,睡眠质量可能因此会下降,导致白天精神不振。
同时,春天气温开始升高,人体毛孔、汗腺还有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开始旺盛,新陈代谢逐渐增加,身体本身耗氧量增多,大脑供氧就显得相对不足。
大脑缺氧,心血不足,再加上这种温和天气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人就容易出现疲劳、打哈欠等现象,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春困”了。
虽然说春困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有的春困并没有那么简单,可能是疾病的预警哦。
长期疲劳感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感到疲劳、犯困不一定是普通春困,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感为特征。
它主要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机体出现长期的疲劳感,比如肌肉酸痛无力、多发性非关节炎关节痛、头昏、抑郁、烦躁、食欲下降等等。
同时,这时人们通常看起来面色无华,皮肤粗糙干涩,容易脱发、断发,甚至指甲表现会失去正常的光泽。
春困主要与自然环境有关,
但,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个人劳累过度、不良情绪、饮食失调与疾病因素引发的,更需要引起重视。
特殊人群的春困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并不是所有的犯困、打瞌睡都是正常的,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来说,嗜睡、精力不济可能并不是“春困”的表现,而是一些疾病的症状。
如果中老年人和一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在春季也频繁出现打呵欠等类似“春困”的现象,就应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缺血性脑中风发病的前兆。
因此,当脑中风的高发人群出现类似“春困”的现象,并伴有其他病症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切不可把这些疾病的前兆当作“春困”,而放松警惕。
如何唤醒春困?
第一,营造高质量睡眠环境
睡得舒服有助于养足精气神。在足够暗、足够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褪黑素的分泌,所以拉上窗帘、关上窗户、戴上眼罩和耳塞对睡眠都有一定的好处。
入睡困难人群可以尝试睡前进行脚底按摩或热水泡脚,也可以听听舒缓的轻音乐,给自己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果晚上充电时间不够,可以在中午用10-20分钟时间打个盹儿来提神。
第二,多晒晒太阳
在白天接触室外光照,就能促进生物钟尽快跟上季节变化。工作时多靠近窗户,午饭前后出去散散步也不错。
第三,控制饮食,适当饮茶
大家常说“吃饱了就困”是有道理的,过多的食物会增加困倦感,所以第三个建议是三个字:少,吃,点!
同时注意饮食的清淡,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摄入生冷、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时令果蔬。
另外,饮用绿茶或花茶,不仅能令人神清气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困倦感。
第四,加大运动量,哪怕是伸懒腰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免疫力、让身体保持活力,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又可以增加视觉和嗅觉的刺激,达到提神醒脑的效果。
多伸懒腰也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有助解乏,让人顿感清醒舒适。
小结
春困一事,可大可小,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注意,一定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观。
如果是长期感到严重不适与疲惫,或是有心血管疾病人群感到春困,则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
所以,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规律的作息,才能让身体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哦~
可能在您家族群里总是看到有亲朋好友发的一些夸张的养生传言,听起来也是蛮恐怖的,
比如:这两个不能在一起吃,否则相当于砒霜;刚才哪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请转发提醒,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信息让人真的很迷惑,尤其是老人。老人本来转发是好意,但是却被这些信息所误导。
我们要为他们免费辟谣,做科学引导,并且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手机。
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我们可以为老人适应新时代而做那么一点点积极的小事!
请让家里的老人关注老小乐,或者把我的文章转发给他们。
我们的口号是:帮老人一起跟上科技新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