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则安之

作者: 海月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21:34 被阅读587次

11月26日,今天是儿子的24岁生日。我手机上翻不到他的近照,这张照片是刚从他的旧证件上翻拍的,应是出国之前的——那时还是个青涩的初中生,转眼将近9年过去,他已读到博士第2年。如此这般,既要感叹光阴荏苒,又在内心里觉出几分欣慰。毕竟,旧的生命在变老,而新的生命在成长,这新与旧的更迭,让有限的生命得以延续,就此而言,人生可算得是段充满希冀与美好的旅程。

记得儿子出生时,是天朝计生最为变态的年代。即便是头胎,准生证之前,还要有准孕证——就差每次夫妻之事也要到街道办事处审批了。后来有人总结,这叫“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生殖器”,足见背后有个强大的煮锅,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刚结婚时,原打算先奋斗5年,等给孩子积攒些家业再让他降生,结果因经验不足而致避孕失败,索性既来之则安之。这样一来,就得补办各种证件,为此前前后后各部门跑了几十趟,还不得不把儿子生日往后改了一个月,总算把户口报上。所以,现在儿子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是1994.12.26,跟我们的红太阳大救星同一天,这是实在个误会。

上午跟儿子聊到这些,他笑而置之,并说他们在高中课堂上讲到过中国的暴力计生,当地的美国人称之为“一孩政策”,并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个奇特的群体。我说:“当年那么恶劣的出生环境,你能够来到世界,也真够幸运的,要祝贺你啊。”他也只是说:“其实每个人的降生都是偶然的,既来之则安之吧。”

然后,我问儿子有没有给自己庆祝一下生日?他说跟室友到一家高档餐厅吃了顿大餐,自己花费75美元,而室友则花了90美元——室友花得多,是因为多点了杯葡萄酒。我又问他道:“既是过生日,你为何没有给自己来杯酒喝?”他回答:“我通常不大习惯在餐厅里喝酒。”似乎也有道理哈。

接下来,我们又聊了会儿他的南非室友——那是位白人青年,父母都是传教士,随着父母传教地点的变换,他自己的求学历程也辗转几大洲,最后在美国安顿下来,也算令人欣慰。工作一年多下来,除了帮父母交养老金外,还资助远在南非的姐姐几千美元,据说自己还有了两万多元存款……对我们这些年迈的人而言,这种来自晚辈的这样货真价实的好消息,是最为振奋人心的。各位,我说的对吧?

熟悉的朋友,有人会认为我在家庭教育上还是有心得的。好吧,如果说真有的话,那就是历来给孩子讲话尽可能拣好听的说——临了,我告诉儿子:“像你这样,24岁就读到博士第2年,亦算得少年得志了。”他听后不以为然,说道:“嗐,哪有那么严重,我只是日子过得去而已。”

过后,我想:“这年头,日子能过得去也就不错了,或许还有不少的人过不去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既来之,则安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ri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