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足不出户,宅家看书。
三毛的大弟弟陈圣的女儿陈天慈,写的一本书《我的姑姑三毛》,我看了整整一天。这本书让我对三毛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喜欢三毛是在中学时代。《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在课堂上偷偷地读,晚上窝在被窝里悄悄地,也曾因此荒废了学业仍痴迷不悟。
喜欢三毛就是喜欢她的真实、善良、勇敢、自由、浪漫。羡慕她有开明深爱她的父母,羡慕她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她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苦难。我以前不太明白,一向坚强的她为何要选择自杀。现在才明白,病痛折磨的痛苦局外人很难体会。
三毛是一位好姑姑。是陈天慈、陈填恩姐妹俩的好玩伴,也是她们的好老师。陈家良好的家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小姑跟我讲演讲的技巧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次演讲前小姑更是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埋首书案。……常常夜里我一翻身,望过长廊看到小姑的卧室的灯还亮着。小姑阅读的速度很快,她有时会念他的新作品给我们听,一张张薄薄的稿纸散在床上,斜斜的一字一句,是小姑仔细斟酌下的心血。他握着笔的手指很细,有着我们家遗传的皱褶,握笔力度体现了那个年代人对工作的认真。她的坚持是一字一句的自我要求,她的修改再修改是力求完美的自律。
……
后来小姑又一连讲了三场,每场两小时,场场都爆满。她没有让听众失望,却让家人很心疼。这是女人的坚毅,也是对喜欢她的人的感谢。很多人崇拜三毛的天分、善良和浪漫,却鲜少人知道她背后的努力,常年挑灯夜战造成的僵硬的背和肩颈。我常常被指派的任务就是拿小姑收集的石头往她的背上敲。小孩使出全身力气,常年病痛的小姑还觉得不够,在旁边的奶奶是多么不舍。
三毛永远都在我们心里。她离开的日资里,没有人像她一样写故事了。
希望通过这本书,再次走进三毛的内心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