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个好友的动态
我的23岁我发自内心地评论了四个字:23岁,真好!
是啊,她的23岁真得丰富多彩。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可以接触到很多与艺术媒体类的专业人士,在知识付费的时代,既可以兼职赚钱又可以免费学到很多在大学课堂无法学到但进入社会又能立即可用的技能,比如绘画。她现在是我手绘网络课程老师的助理,除了平时帮忙评一下作业,作为内部人员,也可以选择免费学习绘画课程。我很羡慕,不仅是羡慕她的幸运,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便利的时代;更是羡慕她的主动性和果断性,正是因为她的果断和主动,才有可能让她把原本只是当作兴趣的绘画发展为一项技能,甚至说是以后的事业。
我的23岁呢?
2013年。
那一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也是汶川地震灾后第一个五年。还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一年。
这三个元年的排列顺序,是作为现在28岁的我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因为它们对我从毕业至今生活的影响由重到轻。
因为知识的匮乏或者当时的心智不全,我并没有这种意识主动去接触喜欢的事物,比如漫画。作为日漫迷,那时候我对高桥留美子的《犬夜叉》喜欢得不要不要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我用那种线条本子临摹喜欢的角色,虽然线条生硬,但在当时也是满足了蹩脚的审美需求。到毕业时也断断续续地画了不少。喜欢吗?喜欢。为什么不去学,因为我爸爸说那是瞎胡闹,又不能挣钱。喜欢吗?喜欢。为什么不去学?因为当时自己也没钱,更是对自己没信心,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能不能学好,以后到底有没有前途。一转眼五年过去了,我结婚了,工作过,虽然自己没攒到多少钱,但是学画的念想又再一次冒出来。幸亏老公支持我,但是他支持的是我学设计。了解了设计行业后,我的想法再次和绘画联系起来,觉得美术技能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可以提高设计能力,于是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学绘画上。2018年,在这个自媒体社交网络发展地如火如荼的时代,仅是绘画课堂和私人绘画培训机构和个人就已经不计其数,课程均是按时收费,全部网络授课:直播或录播。而且收费均不菲。有个老师一期为两个月,每期200人,除去文案和助理的工资,自己也能赚一个中产阶层一年的收入。所以你的23岁如果有个眼界开阔的引路人,请一定要好好珍惜并且踏踏实实地付诸实践。如果没有,也不要遗憾,请按你内心的声音行动,不要有太多顾虑。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即使没有获利但也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不是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当时我是高二,那天下午全校在上课之前默哀三分钟,晚上以及接下来的一周电视里都是有关灾区的视频故事配着令人震撼的背景音乐,不觉让人为之振奋。对于对未来没有概念的我来说,背着医药箱解救病痛的人,太有魅力。无奈啊,第一年高考失利。我爸爸力排众议,允许我复读。第二年高考,由于物理偏科只高出二本五分,我爸爸又不想让我混个普通二本,只能走个好点儿的专科。他们意愿是读师范,可是我不愿意啊,非要选择当医生,如果真当了医生,或许我会是一个好大夫。命运啊,来的是护理录取通知书。护理是什么?它并不是人们说的“白衣天使”啊,它是带教老师颇具讽刺性的解释“tianshi”—天上的狗屎吧。实习轮转八个科室,七个带教老师语重心长地劝导早点转行;肿瘤科两个脾气特别好但是分别患了胰腺癌和乳腺癌的患者,只因两三天不见就再也见不到的熟悉陌生人。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胰腺癌患者每次打针前的状态:蜷缩在床边,有气无力,暴瘦的骨架……即使这样还心怀希望,八月十五放假前还跟我说:等你回来啊,回来接着唠,呵呵。可是呢,回来后,覆盖着白床单的病床已经被消毒灯消完了。护理人员是这样吗?看着你们一天天接近死亡却无能为力,这种过程太痛苦,我宁愿不看到这种过程,也根本就不认识你们。
所以毕业以后,我一直找机会转行。隔行如隔山,在一次次的经历中逐渐认识到。对于不熟悉甚至未曾听说的行业,从熟悉到判断想不想干至少三四个月,再到判断有没有发展趋势半年过去了……一而再地换工作,我让他失望。一直到现在,我依然是我爸爸眼里的失败者:我28了,一无所有。每次说到工作,我爸爸总会冷嘲热讽几句。是啊,毕业五年,我一无所有,也不想狡辩,我的确是个失败者。但是,失败者现在还有个支持者,还不算彻头彻尾地失败吧。
距离我的23岁
一个知识付费新时代的开启
汶川重大地震发生的五周年
作为护理学院医学生的毕业
已经过去五年了,已经成家还未立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孩子,要面对生活的种种责任、压力,要加快速度加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