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袖是水袖的基本动作,每一行当的角色,都少它不得。好多戏里的主角出场,踏到“九龙口”,用双手同时抖袖,叫做“双抖袖”,若说“单抖袖”,这是用在“叫头”或由念转唱的时候较多,用一个手抖拂,以便场面上根据这“单抖袖”的暗示,可下“点子”打出锣鼓来。
对老生而言,是文的抖得轻,大概是为了表现文质彬彬的缘故;武的抖来就重,才能透露百倍勇气。花脸的抖袖,虽都是“大开门”,但“铜锤”要抖得文中,“架子”抖得粗犷,因前者讲气派,后者重功架。小花脸便不能来“大开门”的抖袖,一大就不会像样,方巾丑要抖得平,开口跳要抖得活。扇子小生的抖袖一般不能高过胸脯,高则失其儒雅风度;雉尾小生带有英武气概,故可比扇子小生抖得高些。
旦行的抖袖,比以上几个行当更加繁复,变化也特别多,一般说来,青衣是讲究大方,花衫不妨花俏。
《打棍出箱》的问樵,那个饰范仲禹的老生,如果对两个水袖没有腕上功夫,便不能把这场戏演好,因问樵的做功,大部分全在水袖。范仲禹在前节和樵夫得到一问一答,及樵夫在后节和范仲禹的一翻一复,像念“你是个聋子”,“你是个哑子”,......“南山之上来了一只猛虎”......等对白时,水袖上的戏料,真叫人看得目不暇给,忽而右袖高举,忽而左袖低拂,这两块纺绸袖子,一时像波浪,一时像圆月,并且要使得写意,收得干净,在水袖上不能有半点拖泥带水的痕迹。
话虽如此,配演樵夫的小花脸,亦须有同等功力,他的份量,和老生一样吃重,一正一反,一上一下,水袖的姿势,要做到完全对称,双方凑得毫厘无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