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湾的各位家人:
大家好!
有些时候没有向大家问好了,最近公司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也逐渐逐渐回归到了公司的某些事务中来,和大家一起经历了最近的几桩事,也和部分家人有了更多的沟通和共事,所以今天早上有些内心的话想和大家聊聊。
一、关于近期的一个项目
昨天晚上顾总连夜赶到我们家来,跟我和董事长说了我们某个前期投标项目的中标结果,我想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大致知道这个结果了。大家也肯定在私底下或在自己心里面有窃窃私语或者有些看法,特别是一些实际参与到这个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家人,我也昨天深夜看到了我们这次工作核心的一个家人的微信朋友圈,具体发了什么我不说了,但我能感受到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他可能是“后悔莫及的,极其消极的,又感觉到有力使不出的感受,当时都和对方说好的,对方也说没问题的,而且这个标的前期工作又拖了这么长时间,但最终给予我们检查复核的时间又非常的紧张,所以一股委屈和恶气没有地方出,心中有千百万个不舒服”,所以我睡前想了想,在他的朋友圈里发了“总结经验教训,关键自我成长,不能总是被动,以后路还很长”,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和自然而然想对他说的话,因为我在某些地方还是比较了解他的。
所以,关于近期这个项目的事,我想作为我今天给大家说说心里话的引子,因为丢掉一个项目不可怕,让我们某些经办人和我们公司经历一次落标的失败也未必是件坏事,就看我们这么样看待这件事情。
二、万物万事都有阴阳两面
接着上面的话题,说到这次的落标对我们、对公司也未必是件坏事。至少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我们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知道怎么和这些国有大企业打交道了。昨天我在和顾总说,我感觉从顾总到具体的经办人员,都觉得这家国企人员非常难合作(其实也是事实),照理我们是给他们业绩、产值,他们应该认真对待才是,但事实却事与愿违,他们公司的相关人员办事拖拉、丢三落四,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和风险。
但这也是我们需要补的一课,为什么?我一直在外标榜我们和其他供应商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优势,我们是有自己平台、有自己资质的,所以我们会天生不希望和别的国企大单位合作,这个从自身公司角度来说没错的,但现实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我们所面对的业主和行业背景下,如果我们要继续发展、继续做大做强,我们就必须和这些大国企搞合作,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但是我们本来用自己的品牌做习惯了,或者换句话说没有真正的和这些国企大单位合作过(其实大家也知道,在我们周边还有我的朋友圈里,能在这个行业做到一定规模的,多多少少有和这些大国企深度合作的成分),所以这一课我们需要补的,而且要适应这种合作,因为适者生存。
三、关于周五审议某位同志入党事宜
接着说说周五审议某位同志入党事宜的这个事情,说这个之前,大家有没有看过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关于高晓松在一个节目里怒斥清华高材生的视频”(等会儿我发在公司群里大家看看),大家看了就知道高晓松为什么怒斥所谓的这个清华高材生了。
我想借用高晓松老师的话和背后的意思来说,其实我们现在的入党也好、评公司优秀员工也好,其实谁都不会在乎那个虚名,关键是做了党员以后、做了优秀员工以后怎么办?是能多领取点奖金吗?还是能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往这方面想,就是违背了这个事情的初衷了。入党这个事情,在以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是一种信仰、甚至是可以用生命来保护的一种信仰,想必参加过党校学习或有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志都听到过类似的真人真事。但是回到我们现在的背景下,入党是干什么用的?我的理解是用来更高的要求自己,党员同志或积极分子要以先锋模范的作用来要求自己,如果套用前面说的高晓松的话来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我们当下的公司和组织中诠释,就是要“不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个人修为,能和公司领导积极响应,能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同公司的发展联系到一起,给自己换发出新的面貌,给周边的人带来正能量,给公司带来新的希望”,如果有人能这样做,他能不先进吗?他能不得到公司的器重吗?他能不成长吗?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换句话来说,公司那块党委、党支部的牌子不止应该树立在公司大门口,而且应该牢牢树立在公司各位党员、各位积极分子的心中,否则就是一个形式而已。
四、关于我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
刚才说了这么多他人的事,或者公司的事,接下来说说我自己吧。
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知道,我这几年跟着我的老师在做金融投资的事,觉得朱冀到底他们在做什么事情,为什么好端端的公司不接班,跑去做那些金融啊、虚虚实实的东西。
不瞒大家说,我是一直对金融、经济领域比较感兴趣的,在以前公司里工作的时候,业余其实一直在关注、学习着这些新闻和知识,所以2、3年前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就和董事长商量后暂时离开公司一段时间,去另外一个领域尝试一下。
关于我们具体做什么?怎么做?我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说,因为没办法简简单单用几句话说明白,但是我结合我从学校毕业以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到现在,大概有15年不到的工作经历和学习经历,和大家说说我现在阶段的体会。
我从2004年大学毕业后,先是跟着我们的一位老同事从事了通信网络施工行业,这是我真正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但是也是在自家公司),然后一年左右被董事长安排到一家国有工程企业的一个土建项目上工作学习,期间到同济大学攻读了工程硕士经历,又在2006年完成了人生结婚大事,也在2004、2005年协助董事长把我们的博索、博湾公司分别成立注册,然后过了二、三年我又回到了我们公司,接下来一路过来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一点,2012年去同济大学又读了个EMBA经历,然后在2015年下半年暂时离开公司跟随我的老师从事金融资本运作工作。
这一路走来(说是一路,有点老亏,比起我们一些老同志来有很多惭愧的地方),其实我是一直在积极的入世,积极的活成同事们认可的人,活成公司认可的人,活成一个小企业合格接班人的人,活成迎合社会价值观的人,所以学习了很多术的方面,比如业务知识、管理技能、工商课程、人际关系等等。如果说我的收获有伐?肯定有,比如我现在的工作经历、人脉圈子、别人的认可,公司目前的状态。但回过头来看看有没有遗憾?当然也有,比如没有把自己真正融入进建筑这个行业、行业选择一直摇摆不定(用董事长的话来说)、给自己的小家庭没有足够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的快乐,其实是用些阶段性的成果和经济和事业的利益来不断给自己麻醉,这就是我做的积极入世的事情,用的更多的是术。(解释:术这个字可以组词成,学术、权术、艺术等等)
但大家也知道我其实一直比较喜欢学习,接触新鲜的事物,其中包括一些宗教和成长课程(这点受我妻子的影响),最近我越来越感觉到用术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效果是短暂的、不究竟的,甚至自己真的不觉得快乐。所以,我有段时间去听听佛教的东西、上上心灵成长的课程,自己觉得很放松、很自在,甚至我在一次飞来横祸中的被迫与工作、家庭、社会暂时隔离的那段时光,能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了,不是一天到晚去应酬、去向外求的那种状态时,人觉得非常安静、心态非常平和。到现在我慢慢体会到了,那是真正的自己面对自己了(这里面的自己有多个层次,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解释和分享),那就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以后要往哪里去,怎么和周边的人和事和谐相处,简单或夸张地说,这是在悟道,这是道的层面,大家有些人有同感,有些人生活中也有感悟这方面的东西。
所以,我总结这段文字,意思是说,我从一个积极入世的人,到现在觉得有些迷茫,有些人说是中年危机也好,四十不惑也好(虽然我没到四十),其实是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之后停下来回味回味,思考思考;说的直白些,上半生这样过来了,活在家长的希望下,活在社会的价值下,是应该考虑考虑下半生该怎么走了,不要忙着赶路,结果把人生美好的风景和脚下的路给忘了,甚至把自己给丢了,这是我的一些体会。
五、关于公司和我的未来
说起这个,我想到了“复星集团”的郭广昌,想到了他在前几个月也和我今天这样和所有的同事、员工家人写了一封信,当然人家比我要深刻的多,人生阅历也丰富精彩的多(我也会把他的这份给员工家人的信等会儿发上来,其中很多观点我也想和大家共勉的,比如‘修身、齐家、平天下’等等)。还有他最后也写到了复星集团的未来和大家的未来,我和他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大到像他这样的企业、甚至于一个国家,小到像我们这样的一家小企业,公司的未来一定是靠每位家人的努力和成长来实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年轻的一代,一个公司如果把人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把年轻一代的培养和发展放在第一位,我想无论这个公司起点是什么、从事哪个行业,一定会有美好的前程。最后,借用郭广昌在他的那封信中的最后一句话结束:
祝福大家!博湾永远和你在一起!
朱冀
2017年9月27日 晨
于上海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