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时值小暑的前一日,7月6日清晨六点,与鸟儿同起了个大早的学生们早已在学校南门处有序集合,意气风发,兴高采烈,翘首眺望着东边驶来的大巴车。事前每班学生已经被分成了三大组,组长们一抵达集合地,便自发地开始组织起自己的组员,一派秩序井然。
凝结着校领导的期许,在全体班主任的精心筹划下,在家长们的支持与协助下,在所有学生的殷切期盼中,初二级部在这个仿佛阳光明媚的日子踏上了充满惊喜的研学路——一路向西,探访青州古城!
短短不足两小时的路程可以做很多事。在车上用过简单的早餐后,孩子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研学手册,讨论对行程的计划和期待,也分享交流自己对研学地青州的了解和认识,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朝曦伴我出发 A happy beginning A happy beginning A happy beginning「第一站:云门山」
驶入青州市区,绕来行去直至景区,沿小道一路抵至云门山下。下车,拥抱满目的青山绿水和晴空万里,各班纷纷在此留下恣意青春的宝贵印记。
车至山下 We are here!一路上,我们且攀登且学习,主动向导游姐姐询问“云门”的得名渊源,个别学生还与姐姐深入探讨起了相关历史典故。
云门山自古为鲁中名山,海拔421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拾级而上,只见平原拔笏,松荫盖足。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原来,山上还有隋、唐石窟造像五处,石佛二百七十二尊,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碑碣,遍布云门山摩崖。
只要肯登攀 登云门山 我们在路上行至云门山巅之阴,有一闻名遐迩的巨大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为“云门献寿”。明嘉靖年间为衡王朱戴圭祝寿,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以“寿比南山”之意,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以讨好衡王。
了解了这般典故,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在此合照,以表达对亲朋师长最美好的祝福。
“寿比南山”——我们的祝愿可天有不测风云。恰逢众人游兴正酣,意欲一鼓作气、奋而登顶时,风云变幻,天色忽暗,不多时竟泼下雨来。幸而事前依照天气预报,学生们已被千嘱万嘱带好雨具,此刻竟不见慌乱;但总有几个“小马虎”前一晚收拾背包时偷了懒,或是过分自信地在下车时一意把伞留在了大巴上,这时便受了惩罚,只得与老师或同学同撑一把伞。但想必吃一堑总要长一智,此时便有了感慨“眼见不一定为实”,即便艳阳高照也须“未雨绸缪”——总不枉淋一场雨。
天光转暗,视线受阻,加之雨势凶猛,为确保安全起见继续攀登已不可行,我们在山洞避雨片刻,待雨稍小,便只得小心下山了。上山虽易下山却难,加之大雨瓢泼,雨路湿滑,幸有同伴悉心相扶。
风雨来时见真情。有平时班里沉默寡言的孩子主动给没带伞的同学撑起了伞;有最爱捉弄人的孩子在易滑倒的台阶处主动站出来,伸出了男子汉有力的手;有班里著名的“后进生”第一个下了山却不上车,主动要在山下集合全班同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只怕再没有更好的情境让我们体会苏轼这首词了。
「第二站:青州博物馆」
在大巴车上简单收拾好自己,隐去雨水沾身的些许狼狈,我们重鼓游兴,来到了恢弘大气、古色古香的青州博物馆。
北厅一楼,我们跟随导游姐姐的解说,细细品味青州的历史,仿佛亲身走过了青州的史前时期、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也为青州近代民族工商业、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而惊叹。而龙兴寺佛像精品陈列厅则展出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窖藏佛教造像400余尊,分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泥塑七种质地,包括佛、菩萨、力士、供养人、罗汉、飞天等几种类型。这些雕像或是高浮雕的背屏式造像,或是单体圆雕造像,佛像神态安详静谧,古朴端庄,屏息观之,美不胜收。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陶瓷陈列厅、古代书画艺术厅、石刻雕塑陈列厅、石刻碑碣陈列厅、玉器陈列厅、青铜塑像陈列厅。我们打开研学手册,拿起手机或纸笔,记录下我们的点滴收获。
有的孩子对历史很是痴迷,见到自己了解一二的还要跟周围的同学炫耀一番,直到引来另一位历史迷,一路上开始了精彩的辩论。实在辩不出来了,赶紧四处跑着找历史老师求个真理。孩子们一心求知的样子,真美。
观赏东方“断臂维纳斯” 边学边记,且行且思 学中小憩 吉光片羽 佛龛 佛像故事画「第三站:美味午餐」
吹风淋雨的上午过后,还有什么比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和一顿丰盛佳肴更令人满足的呢?
可是大家分明都又饿又累了,但却没有一个人一坐下就不管不顾地埋头大吃。已经坐满桌的孩子们在相互提醒着饭前洗手,还未坐满桌的孩子们静静等着还在大巴上的其他班级的同伴。饭店给大家准备了姜汤,但需要自己盛汤,这时每班都有不少热心人,盛完自己的汤也要帮其他同学盛满才肯回去。等到终于开始用餐了,孩子们也不忘先替同伴夹块肉再自己享用。一顿午餐,吃得有礼有节,温情满满。
老师们组织好学生用餐后,也匆匆填饱了肚子,饭毕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修改下午的研学行程。早吃完饭的孩子们在请示过老师后去外面活动了,而老师们的会议刚要开始,有个班里的调皮鬼却跑过来,就在班主任正要因为怕她又闯了什么祸而紧张时,她从背后拿出一杯热奶茶,脸红红的,低着头:“老师,我给你买的,你快趁热喝!”这般学生对老师的关爱之心,令人动容。
原计划下午参观的井塘古村青石板遍地,雨天路滑,安全隐患便不可避免。既要确保学生安全,又要保障学生们的研学效果,主任和班主任们权衡好各方因素,在跟工作人员反复协商后,临时决定把青州古城作为下一站。
“万能”的主任和老班「第四站: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景区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
古城街牌沿着东门大街信步徐行,我们来到了青州府贡院。它于明宣德十年由参政王哲建造,中途曾改为云门书院,又在清雍正年间改为考试院。前有仪门,中为正堂,东西有廊房,正堂后为川堂,西为庖舍,左右为书吏房,成为一座当代青州科举博物馆。这里地盘并不大,可看之处却不少。展厅内既有对科举制度的介绍,又有跟科举考试相关的大量实物资料,可谓内容丰富琳琅满目,穿行其中,古代士人拼搏奋进、考取功名的心态似乎也能感知一二。正如大门两旁楹联所书——
“云门灵秀,砥砺士子怀文抱质;海岱钟奇,乐育菁莪表海殿邦。”参观府贡院 “状元坊”怀古 观赏民俗表演
从府贡院出来,沿着古色古香的古城街道继续前行。因着雨天,四处几无游人,愈发古意盎然。漫步其中,我们领略了青州古城昔日的辉煌,体味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而穿过阜财门,便是此程的终点了。
回程难免有一些劳累,可孩子们简单交流了交流见闻和心得后,还不忘赶紧在研学手册上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干劲满满。想必这风雨一路,收获十足。
A happy ending 热腾腾的研学日记 热腾腾的研学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