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型“家庭冷暴力”正在摧毁孩子的童年,比打骂可怕太多

新型“家庭冷暴力”正在摧毁孩子的童年,比打骂可怕太多

作者: 笔优优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0-01-07 22:56 被阅读0次

    文|笔悠悠家庭教育(专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版权,若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从30年前起,父母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在增加。1985年,妈妈们陪孩子的时间是8.5小时/周,爸爸是3小时/周;到2010年时,妈妈陪孩子的时间提高到13.7小时/周,是原来的1.6倍,爸爸则是7.2小时,是原来的2.4倍。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增长了,为什么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变成了“孤独的儿童”?

    前几天,听儿子兴趣班的家长们纷纷在谈论一个妈妈,因乘车把娃弄丢了的事。

    一位妈妈送女儿去上学,带着她坐公交车,上车之后因为人有点多,左顾右盼只看到最后排有一个空坐位,这位妈妈就让孩子去坐,自己站在靠门边的位置。打上车之后,这位妈妈尽管一只手扶着扶手,身子左摇右晃,可一直没有停止玩手机。当听到车上广播报出到站名称:“北栅综合市场到了”,车门刚一打开,这位妈妈就飞快的下了车,完全不记得还有女儿在车上,车门关上车子一溜烟的开走了,这时车上的孩子见妈妈下车才反应过来,急得大哭,直喊:“妈妈,还有我,妈妈,我还在车上啊!”。

    像这样因为完全沉迷在玩手机中,经常忘记孩子在做什么,自己要去干什么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很多家长,说到陪伴孩子都觉得自己陪孩子不少,我天天不都陪着她吗?但是这样玩手机陪孩子,到底是在陪手机还是陪孩子?这可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家长只顾玩手机,孩子无形中变成了“手机孤儿”,家长这种陪伴,时间再长,对孩子来说不但无效,甚至是伤害。

    可可的妈妈丁玲是一名微商,工作时间的自由,让她可以天天在家陪着孩子,但是因为要不断的发微信广告和回复客人的咨询,这样的工作情况让她不敢带孩子到外面去玩,怕自己光顾着看手机,一不小心孩子走失,所以通常都是在家里。微商一惯的口号就是“轻松挣钱还实现带娃自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丁玲虽然通过微信营销挣到一笔零花钱,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手机,尽管天天就在孩子身边,却没有心思去陪孩子好好玩过一下,甚至孩子来向她问问题或者请求帮助的时候,丁玲都会不耐烦的推开孩子:“你自己去玩,妈妈没有空”。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总是一个人默默在角落里玩的习惯,也不再向妈妈问问题,直到上幼儿园,才发现孩子很孤僻,不会跟别的小朋友玩耍,融入不了集体圈子,面对别人的欺负只知道哭地......一时成了班里最为棘手的问题儿童。丁玲面对老师一天几次的投诉,头都大了,这才开始着急请教老师,找书看。发现原来都是自己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用心造成的。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走入家庭,除了手机以外,还有其它比如电脑、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都在随时打扰着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

    密歇根大学和利诺伊州立大学曾针对170个双亲家庭,去分别了解父母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是否打扰家庭时间,并调查孩子在最近两个月内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去除其它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即便次数较少,看起来也正常的被打扰下,也会关联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包括容易过度敏感、性子急等。

    所以,就算开篇提到,父母们陪伴孩子的时间一直在增长,孩子们出现的社会行为问题却在逐年增加,这就说明了,陪伴孩子,不是仅仅家长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那只能叫做“陪着”,父母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手机孤儿”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词汇,它准确的描绘了这样的窘境。

    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就是一种”冷暴力“,孩子被忽略,他可能以哭闹、捣乱等方式吸引父母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

    手机和亲子之间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陪伴的问题。

    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介质,不是手机本身,而是被忽略。手机不应该成为我们怪罪的目标,手机的正确使用才是我们需要好好反思的焦点。不会合理使用手机给到孩子有效陪伴的家长,才是真正需要自我反省的家长。

    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心在机上”,而是彼此之间温暖的呵护和交流。真正的陪伴是全身心投入精力去和孩子相处,哪怕静静的看他玩,也能细细观察和发现孩子的特长兴趣,理解孩子的行为。哪怕面对孩子一个很幼稚的提问,也能耐心而慎重的给他好好解答,让他感觉被重视。真正的陪伴就是看见孩子、理解孩子给他心灵上的支持。

    陪伴也是双向的,对孩子来说,让他陪着大人做事,不失为好方法。妈妈在给弟弟或妹妹喂饭的时候,让他帮忙递上勺子、纸巾;当弟弟妹妹哭的时候,请他帮忙轻轻抚慰;在妈妈做饭的时候,请他帮忙洗洗小菜、扫扫地......

    父母陪伴孩子也不是单向的恩赐,教会孩子们参与到大人的工作中,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给父母减压,这些珍贵的亲子时光增添了生命中无尽的幸福感和力量。吴国宏说“达到有效陪伴,父母要做到两点,一是敏感性,知其需;二是作出适当反应。”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如何做到有效把控手机呢?

    北大心理学教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Dr魏给出以下建议:

    一、限定时间

    当开始玩手机的时候,要给自己定一个时间,在心里告诉自己,时间一到就马上停止。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次玩手机的时间1个小时比较合适。相比“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太长”这种模糊的说法,“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这样的暗示,目标具体、明确,也更容易操作。

    二、限定场景

    弄清楚哪些场景不要玩手机,比如陪孩子一块儿玩游戏的时候,绝不玩手机,甚至为了防止手机打搅可以将手机设为静音;比如孩子向家长请求帮助或者提问的时候,正在玩手机也要停下来,认真回应孩子的提问或请求,而不是敷衍着叫他走开或者答非所问;比如吃饭的时候不玩手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一桌,共同品尝美味的食物,高兴的谈论喜闻乐见,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三、找到可替代物

    沉迷游戏或手机,其实说到底就是太无聊,没有找到更有意思的事情去做,所以一有空就只想到玩手机。这样的家长要培养自己其它可取代的兴趣爱好,比如散步、爬山、打球、跑步、游泳、下棋、唱歌等。这些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一旦培养起来这些爱好,将使自己受益无穷,同时也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将来孩子也更不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或玩手机中不可自拔。

    有效陪伴,就像甘霖雨露,无声无息的滋润着孩子的身心成长。愿父母的用心不是在手机上,而是在真正的陪伴中。


    关注【笔悠悠家庭教育】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学会解决亲子成长问题和家庭矛盾。若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难,也可以私信或留言评论,作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专业回复,希望我们可以在育儿的道路上共同成长为智慧家长,助力孩子的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型“家庭冷暴力”正在摧毁孩子的童年,比打骂可怕太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zd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