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上班已一周有余,闹闹小儿依旧是一副黏住妈妈的姿态。
不过是,情况有稍许的改观。
之前是,眼看着妈妈要离开,赶紧爬着追赶,可怜巴巴地盯住;离开后,耍赖坐在门边上不起来,拍打着门呀呀大叫。感觉妈妈不在,自个儿都不太会玩了。
现在嘛,还是追着,到门口,阿姨抱起来,我挥着手跟他道好多遍“再见”;阿姨抱着他,握着他的小手也一起挥舞着说“再见”。然后,我安然走掉,小家伙安静目送我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内。
大致上,可以算是已经温和迈过这个开学季环境的变化了。孩子的点滴成长,确实是需要我们的耐心和陪伴。
之前文章(《分离焦虑,亦不过是一份甜蜜的忧愁》)我已经提到过,小宝贝产生分离焦虑,是因为自己意识到了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随时都有可能分开的,而不是在妈妈肚子里那样,永远不分离。继而,只要妈妈在他的视线内消失,因为不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的离开,小家伙就会伤心、害怕,产生哭闹不止等应激反应。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分离焦虑其实是好事。其一,它是小宝贝某个特定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个小小的标志;其二,它表明小家伙与妈妈(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亲密依恋。
当然,分离焦虑还是与安全感相关联的。合理处理分离焦虑,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儿童的安全感。而这个东西,是有可能会影响他终生的心理图式的。
大致上显而易见的是,安全感充足的孩子,自理能力相对会较强,做事情会比较果敢、稳重,更容易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做出相应的事情。而安全感培养不足的孩子,后期会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性格上容易唯唯诺诺。做事可能会畏首畏尾,或者表现为横冲直撞冒冒失失。
正确处理这个焦虑,对宝贝和父母都是成长。特别是有一些妈妈,本来内心就有诸多焦虑,孩子一哭闹,内心的不安潜滋暗长。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小宝宝,是很不容易建立小家伙的安全感的。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清哪些是自己的焦虑,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处理好。其实很多焦虑,不过是大人的不安,与孩子无关。
比如,关于我家需要请阿姨。当时就有不少好心人士不断地“提醒”我:
现在网上报道那么多保姆出事情,怎么放心呢?
既然要上班没有办法,那家里多装几个摄像头吧。
毕竟没有血缘关系,怎么会像自己奶奶外婆那样疼孩子呀
让你妈妈出来带,交给外人我都放心,你们夫妻心真大!
如是等等,其实不过是大人自己的焦虑——现如今太多的人,因为社会环境的逼仄,活得步步惊心。把那么小的孩子交给旁人,是无论如何不肯放心的。
再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赚钱拿命换钱,各种本务必要的比拼,母婴用品愣是要买最贵的砸钱买安心,甚至仇富仇官的心理……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成人们内心的焦虑,与孩子无关。
我们能做的,是不把此类焦虑无限放大,战战兢兢地束缚自己也束缚孩子成长的脚步。
其实,大多数阿姨都是尽责的,大多数食品还是不会出事的,大多数尿片也没那么容易捂出红屁股的,湿疹之类的小问题是可以自愈的。
多了解、多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能够让我们从无尽的焦虑中解脱。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本能地害怕未知的东西。因为害怕,因为不确定,就容易被周围的负面信息包围。
我很放心地把闹闹交给阿姨,她和闹闹显得很投缘。因为我做过功课,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本能地会保护自己,也会用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宝贝跟阿姨在一起的状态,是积极、愉悦的,说明这个看护人对孩子一定尽心尽力。她真心喜欢孩子,用心呵护孩子;甚至,受过专业训练的话,会比奶奶外婆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孩子的需求,更加懂得尊重孩子。
而孩子,他自然有他的成长规律。在这个阶段,他必需学会与妈妈分离;尽管,他不适应他不愿意。
粗暴地不管不顾一走了之,久了,孩子也会适应。但是,那是因为对父母的失望。一开始,他觉得是爸爸妈妈消失了,不管他了;明白父母会重新出现,他会觉得别的随便什么事情都会把爸妈夺走,自己根本不重要。这样的处理,久之也能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暂时离开,甚至孩子也可能显得很独立。但,那是已孩子对父母的绝望为基础的,很伤害宝贝幼小的心灵;同时,也是破坏亲子关系为前提的独立,极伤害为人父母的感情。
在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溜走,或者转移他注意力趁机溜走,是大多数家长惯用的伎俩。这个可以让家长无负担地离开,可以避开孩子在您跟前的吵闹。但是,孩子可能会觉得,一闭眼妈妈就消失了,自己一转身妈妈就不见了。或者,孩子会明白过来,您趁着他不注意时候溜走。于是,小孩子会加倍盯住你。后果可能是,不肯好好睡觉等。
我们提倡的是,好好跟孩子说再见,以他能够慢慢理解的方式。不管是暂时离开一会儿,还是半天,或者是送孩子入园,都不要偷偷溜走。也不要,父母自己先不舍、缠绵。因为你的不舍,会加强孩子对分离的焦灼。
认真地跟孩子说再见,并告诉他会马上回来的。然后,郑重地把他交给阿姨,或者老师,告诉他你跟阿姨好好玩。告诉他,这个老师很好,妈妈不在的时候,有事找老师就可以了。信任他人,信任这个世界,并把这些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孩子一哭闹,就想着不去干嘛了;甚至是,听着孩子持续哭,你自己心里各种不忍各种不安。自己的焦虑,又情不自禁地爬上心头。
听不得孩子一声哭,见不得孩子半点闹,那是注定无法让孩子成长起来的。
微笑、坚定,轻柔的说话,干净利落地离开。然后,如约准时出现在宝贝面前。同样,最好不要流露出过分的想念。
其实孩子往往很容易就适应新环境的,那些分离焦虑严重,甚至长时间拒绝去幼儿园乃至免疫力下降时而生病的孩子,多是家长自己的焦虑,影响到了孩子往前迈出这一步。
好好说再见,守时守信接送、守护他。平和、坚定,学着渐渐放手。
让分离,成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成长之途。
小鹰个人微信 xiaoyingcx1989
欢迎一起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