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一位朋友打来电活,希望我能辅导一下他孩子的作文。孩子在读小学高年级,数学英语成绩都很好,就是语文成绩差,特別是不会写作文。我说我教的是英语,对于辅导作文,既无方法,也无经验。朋友说他看过我写的文章,一口咬定我有办法,还说,你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我不好意思拒绝,就说试一下吧!
可教什么呢?讲方法技巧吗?不行,太抽象;讲素材吗?可现在的孩子除了校园生活外,回家要么就做一大堆作业,要么就上各种培训班,讲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吧,他们大多没玩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是游戏和动画片,怎样才能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呢?
想来想去,想起了那句至理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只有给孩子挑选一本合适的书,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文学赠予的快乐,同时也在阅读中积累一点文学表现的知识,这比挖空心思去讲作文方法要好得多。
第二天上午,学生来了,一位干干净净的小男生,长得很帅气,就是有点腼腆,手里拿着一支笔和一本语文书。语文书里的课文,老师讲过,我不想讲第二遍。
“喜欢看书吗?”我笑着问。
小男生点了点头。
我拿出那套《三国演义》小画册,递给他第一集,心想小画册可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书,到现在都不得不承认,对四大名著的最初印象全来源于这些小画册,那时我们称之为“小人书”。
一次失败的作文辅导小男生拿着第一集小画册《桃园结义》,感到很新奇,然后打开,慢慢阅读起来,不一会儿,看完了,小男生抬起头来,看着我,显得很兴奋,我忙问,有什么感想?
小男生摇了摇头。我有些失望。
“好看吗?”我问。小男生点了点头,于是我递给他第二集《董卓进京》。
男生接过书后,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原本有些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完完全全融入到书中,渐渐地,我发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完后,他意犹未尽地看着我,我等他开口,希望他能谈点什么,可他一直不说话,我只好递给他第三集《捉放曹》。
看完后,我问:“前三集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张飞。”小男生立刻回答道。
“为什么?”
"因为他勇敢,武功高强。”
“那么你最不喜欢哪一个人物?”我接着问。
“董卓,因为他专横,还有曹操,他不该杀吕伯奢一家。”
我笑了,拿出一张纸,写了一句:
“我看了三集小画册。”
我说,能把书名加进去吗?
小男孩想了想,重新写了一句:
“我看了三集《三国演义》小画册。”
我问是前三集,后三集,或是中间三集?他说当然是前三集。我要求他再写出三集书名。小男生边想边写:
“我看了《三国演义》前三集小画册,分别是《桃园结义》、《董卓进京》和《捉放曹》。”
我说,好!如果把你刚才所说的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以及原因加进去,再加上时间、地点就更好了。
终于,一句话变成了一段话:
今天上午,在老师家里,我看了《三国演义》前三集小画册,分別是《桃园结义》、《董卓进京》和《捉放曹》。在书里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张飞,因为他勇敢,而且武功高强,我最不喜欢董卓,因为他专横霸道,还有曹操,我也不喜欢,因为他不该杀吕伯奢一家人。我觉得第一集最好看。
不得不承认,小男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强,我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好了,你可以回家了!
这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乔传藻先生发明的“一句话”训练法,不过老先生用于家教,并没推广,我用此方法来教学生,效果也还可以,只是不知道学生家长感觉会怎么样?
第二天,朋友打来电话,说孩子有事,不来了。我便知道,这次作文辅导失败了!
我也不问孩子究竟有什么事,反而觉得有些愧对朋友的信任,于是对朋友说,其实你可以自己辅导孩子的作文。
朋友问,怎么辅导?
我说两种方法,一是多选一些书籍给孩子看,也许某一本书、书中某一个人物、或者某个人物的一句话,都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深刻的影响,不过选书有三条标准:尽量选薄一点的、最好是图文并茂的、阅读难度要略高于孩子目前的认知水平,阅读与下围棋一样,也是有“段位”的。二是多让孩子参加游戏活动,比如网蜻蜓、斗鸡、捉迷藏、滚铁环、打板儿、跳房子、捉青蛙、通黄鳝、掏鸟窝等等,还可以利用假期让孩子参加搭谷子,掰苞谷、挖洋芋等劳动。
对孩子们来说,最快乐的地方是野外,那里有森林、有小溪、有小动物、有田地里的萝卜白菜……
这……这些有用吗?朋友问。
我说,如果孩子没捅过马蜂窝,一定体会不到那种惊险和刺激,当然也写不出来,所以当老师布置写好人好事方面的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这样举例: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