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脉定西通渭“书画家”们的痛苦与焦虑

把脉定西通渭“书画家”们的痛苦与焦虑

作者: 清月_335b | 来源:发表于2020-01-16 19:04 被阅读0次

    甘肃陇中地区有一些国家级贫困县,通渭是其中之一。通渭县的百姓虽然物质不富裕,但他们尤其喜欢追求艺术与精神的享受。1992年,通渭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这个称谓非同小可,是数代通渭艺术家们辛勤耕耘创作获得的至高荣誉。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本该是一张扩大宣传,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名片,但是显然,一手好牌被烂打出去了,通渭依旧穷的叮当响,那些草根的书画家们依旧在干完一天的农活之后,回到家里,盘腿坐到炕上,默默地临摹各类古代大家的书帖。

    朋友,基于上文的介绍,你大概知道,在甘肃有一个叫“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地方,它叫通渭县,但是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享誉全国的通渭大书法家?或者大画家?想必书画圈内的人是有这么介绍的,“某某某通渭人,乃是中国书法协会的会员”……然而这只能局限于特定的书画圈,外界有几个人知道呢?

    是他们的作品不够优秀吗?非也!“书画之乡”的美誉不是凭空而来的,这里不乏可圈可点,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只可惜,建筑在黄土地上的书房主人们只知道临摹练字,却不懂得营销,不懂得市场操作,不懂得包装与宣传自己。他们既希望人们能够欣赏乃至购买收藏自己呕心沥血所创作的产品,却又缺乏广告的桥梁,外界想要求得一副墨宝而不知门路。倘若《定西日报》或者《兰州晚报》的记者扛着相机偶尔造访,写点夸夸其谈的文章,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并不能产生持续的效果,至于本县的媒体,不过是一些自娱自乐的摆设而已。

    通渭县的书画家们一方面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两把刷子,同时另一方面也痛苦焦虑与无人购买欣赏和收藏自己的作品。任何伟大的作品如果只是束之高阁,挂满灰尘,不与读者见面,得不到观赏者的理解欣赏品鉴,就构不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书画的价值,也在于作者本身的知名度。别以为王羲之仅凭他的字就能享誉千年而不衰,他的身份地位与文辞章句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王羲之在会稽山醉酒之后挥洒笔墨的时候,已经是官拜右军,是个不小的官了,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他这种政治身份是自带流量的。

    除此之外,王右军的文章也堪称一绝,世人所熟知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一部旷世书法佳作,其文章本身,也是千古一绝的存在,至今高中课本,大学中文系都选用了这篇文章。由此可见,王羲之能够成为千年“书圣”,是他的书法与文学成就再加上个人政治身份的综合作用。

    通渭作为“中国书画之乡”,为什么很难走出享誉全国的蔚然大家?大概他们还缺少一点操作市场的头脑和融合文学的素养,当然,更重要的当地农民书画行业散乱而又“人微言轻”的原因所致。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当地政府有何作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脉定西通渭“书画家”们的痛苦与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cq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