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果我们细读以上引文,就知道第一套大纲并不是教材,而是隐含于教材之中的那些关键知识、核心知识。而称之为大纲,表明这些知识是可以用纲目的形式来加以编排的,也就是说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思考:我发觉自己读书还是粗浅,不认真。没读到这段话时我以为第一套大纲就是“课程标准”。
材料里很明确地说出:苏氏的第一套大纲,事实上就是有经验的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归纳出来的一套明确的知识。
原文:“教材本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编制者的理解及经验,而一些重要的知识与隐含的相关能力,编写进具体的教材中;而现在教师自己整理的第1套教学大纲,就是从教材中把那些隐含的知识与能力还原出来,不仅是规定的课程标准或大纲的,同时也是考纲的,一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教学经验的,”
思考:这段话对我触动特别大。我只知道教材中隐含着知识点,与之相关的能力。可是目前我所处的阶段是:连这些知识点,能力点都挖掘不齐全。更不用说去做逆向研究了。
虽然我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至少给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看到逆向研究这几个字,我想到了教研员告诉我们的话:建议老师们关注近五年河南中考,研究其题型变化,追究其问法变化的根源。将每一道题都能投射对应到知识点上,探究考察知识点背后对学生思维考察的层次。
原文:唯能把教材读薄,教与学才能既不淹没在教材中,被全新性的教材所迷,辨不清重点与方向,又能够不以题海战术盲无目的的与重点的进行地毯式轰炸。
思考:看到地毯式轰炸我甚至震惊,我们在讲解古诗文时,讲完一首诗词,把各种试卷,历年中考关于这首诗词的试题都搜集来,让学生学习一首诗背20多道题,这不就是典型的地毯式轰炸吗?
为什么我们会进行地毯式轰炸,究其原因还是专业能力不强,不能把教材读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