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读到群友分享的刘润的《我的一天》,深深的被他一天的效率震憾到了。又翻出先前囤的《五分钟商学院》系列,找出同篇文章的纸质版,再次拜读,同时仔细理了一下他一天的流程,真得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至少是普通的大众的倍数。
以前我是有点拒绝数字化的,知道许多各种各样的工具app或是软件,但仅限于知道,从来不会主动使用,也不会主动去深挖它的相关功能。看了这篇文章,我在反思,这是为什么呢?以前给自己的理由是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想被数据绑架。如果我的一切都变成数据了,那么我的隐私就不再是隐私了。可是,文章中却随时随地自由的切换角色,工具,需要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由洒脱。做了很多事情,却没需要随身协整一大堆的装备。
文中提出来的好些软件都是耳熟能响的,却从来没有主动想去使用过。看了文章以后,又把系列书中的工具篇找出来,看完了大部份,其实是怀着《我的一天》中作者说的深挖工具的功能的好奇心去看的。看完了以后,感觉并不是很高端啊,为什么以前自己就是拒绝使用呢?
闹钟与日历,每个手机上面都有的功能。文中作者早上起床是闹钟叫醒的,半个小时以后有车来接去机场是日历提醒的,晚上9点15分要和老朋友见面也是手机提醒的。以前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要见什么人谈什么事,都是用笔记在纸上,如果不是经常使用的小本子,可能就忘记了。但是日历与闹钟可以帮我们记住,而且还附带有提醒功能。那么为什么平时不用起来呢?
Kindle阅读器,文中作者在飞机上拿出Kindle阅读器用快速阅读法翻完了4本最近想读的书。静静的想了想,我的Kindle好像确实是在某个架子上面吃灰很久了,默默地去找出来充上电。想想当初为什么买它呢?肯定是为了读书啊,为了表示买Kindle的慎重还花几百大洋买了配套的套子啊什么的,结果呢?面壁思过去,为什么平时不用起来呢?
百度网盘,文中作者在和客户讨论项目进展时,问客户有没有读过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客户说没有那份报告,作者随手就拿出手机,用微信把百度网盘里面躺着的报告分享给了客户。所有资料都在手边,随时随地可分享。再想想自己,平时也用百度网盘,但是仅仅做为了储存盘了,想起来了,丢点东西进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问问自己,为什么平时不用起来呢?
蓝牙耳机,印象笔记,云服务,联系人等等,其实它们离我真的很近,但是我为什么一直在无视呢?想要保护隐私,想要安全,没想过与此同时,也禁固了科技给我带来的便利与效率。再想想,无论我如何拒绝科技,时代在前进,科技也在前进。如果我一直拒绝,那么我是不是也一直在拒绝进步呢?在我抛弃科技的同时,时代是不是也在抛弃我呢?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给自己听,也说给朋友听,特别是那种一天在我面前叼叼很忙很忙,但是我觉得是瞎忙的朋友。也许你很忙,可能一旦物用其极时,你会发现时间好充裕。好像是该有所改变了,即使改变错了,大不了再改回来嘛。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