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见光
有一个概念叫“可见光”,世界上实际上是没有光的,“可见光”是人的视觉对400-760纳米电磁波的一个感应范围。而在400-760纳米这个范围之外的电磁波,人类是感知不到的。在人的生存环境里,感知那些更低(波长小于400纳米)或者更高(波长大于760纳米)的电磁波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生存优势。
波长在10-4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称为紫外线。少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可见光的范围可以扩展到380纳米,也就是能感受到一点紫外线。但是,这种感知能力并没有给人带来生存优势,它就成了一种冗余的能力,一种残留的感知能力。
波长比760纳米高的是红外线,也有少数人能感受到红外线。但偶然感受到红外线和感受不到红外线都不会形成生存优势,不会形成“选择压”,所以,它也只是作为一个偶尔的残留功能存活在某些人的感知能力里。
2. 选择压
什么是“选择压”?
比如在地底下吃蚯蚓的鼹鼠,它的视力有好与坏两种选择,但视力好还是坏对鼹鼠没有差别,不会引导鼹鼠的进化,也就是没有选择压。
就像水压和电压一样——我们知道,有电流是因为有电压,有水流是因为有水压,它们之间有压力差就会有定向性,没有压力差就不会有定向性——对于鼹鼠来说,有压力差它就会朝某个方向进化,而视力的好坏是没有压力差的,它就没有定向性,不会沿着这个方向进化。
3. 感觉管理公司
不仅是人类,任何物种在形成自己的感知能力时都遵守一个原则——谋求生存优势。在形成生存优势的前提下,够用就好。
这里,我们更能认识到:人的认知的本质,不是为了来认知世界的,而是为了让这个物种更好地生存。也就是说,认知就是一种工具。
蝙蝠能感受到超声波,而人类感受不到超声波,是因为人类不用超声波也能活,而蝙蝠没有超声波的话,在黑暗的洞穴里是活不下去的。所谓的“可见光”是我们人类的可见光,是从电磁波里截取的一段对我们的生存有用的“光”。而对我们生存没用的,不能够影响我们生存的电磁波或者声波,人类就选择放弃它。
这里就引入了进化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原则:“管理”是要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优化创造价值的环节。人类的认知是整个进化的无形之手,它是对人类以及其它物种感知的一种管理,或者一种塑造。
管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核心能力”,或者“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能力”就是能够让你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一个公司如果没有核心能力就会被市场淘汰。即便这个公司有很多其它方面的能力,但这些能力不能够造成竞争优势的话,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任何一个物种,面对的都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物种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将自己的能力限定在某一个领域的某一个波长,只有这样,这个物种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以及其它物种的感知就像是一个公司,感知的特点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这个物种的性状特点是由于它所处的生态位决定的。
4. 所有物种都是残障者
感知是一种生存手段,或者是一种生存工具。它的功能不是为了去认识世界,而是为了让一个物种在世界上能够活下来,这里遵循着一个不变的法则——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从这个规则来看物种的话,所有的物种其实都是残障者。
比如相对于蝙蝠,人类就是残障者;而相对于人类,蝙蝠也是一个残障者;蛇也是这样,相对于人类,蛇是有残疾的;当然,相对于蛇,人类对于红外线的感受也是有残疾的。在人类看来,蛇是典型的残体动物,没手没脚,眼睛高度近视,但蛇能活到今天,就是因为它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任何一个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一个感觉制品公司,它们在生产所有东西之前就已经在生产一种东西——感知。“感知的结果”是感觉制品公司生产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产品。
“每个人都是一个感知制品公司。”我们感知的结果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描述,而是我们为了生存而制造出来的一种设备,一种产品。任何一个能够持续生存的物种都有它独特的、能够为它的生存制造核心优势的感知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