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照片中,一位老人倒地却无人问津,年轻女子前去搀扶却遭路人劝阻。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思考,扶是热心,难道不扶就一定是冷漠吗?
年轻女子看到老人摔倒无法自行站立,责任感的驱使让富有同情心的她上前询问搀扶,让人不由得联想老人安然无恙,双方互相问候的美好画面。但是,要是最坏的情况出现,热心女子扶人反被讹诈,你还会觉得这种画面很美好吗?这一点也恰恰解释了周围众人冷漠的原因。
你也许会想,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看客”又重新出现了,于是感慨人心真冷漠啊。在人来人往的路上,老人摔倒了只是瞥一眼便匆匆离去,又或者心血来潮掏出手机记录下发生的一切,但没有人主动上前搀扶。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层出不穷呢?著名的彭宇案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得他你扶他干什么”的言论一锤定音,判定了男子最后的结果。就如同墨水瓶定律一般,当你看到地上墨水瓶摔碎了,墨水洒了一地,而周围恰巧有人在打扫,如同思维定式一样,在潜意识里,你会觉得是他打翻的,因为如果不是他的打翻的他为什么要清扫。这样下来,扶起来了老人反而被讹诈诬陷,自己落得了吃力不讨好的下场,事情出现的次数太多了,使人们面临这种情况时,出于害怕心理,条件反射的躲避视而不见,表现出如同“看客’般的冷漠。但事实是,不是社会变得冷漠了,而是人心背负的太多太重了,以至于他们无法负担的起这背后可能隐藏的代价。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这那一个老人害了众多的老人。“往往说,救人一命甚造七级浮屠,遗憾的是得到甚造七级浮屠的前提是救人,必须是救活人,否则热衷于救人的”好人“会受到比不救人的”坏人“更多的谴责。年轻女子不顾路人劝导仍然执意搀扶老人的善意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她的举动也让我们看到了,即使社会充满了冷漠与欺骗,依然会有人怀揣着赤诚的心去温暖去呵护世间的美好。
独善其身防患于未然,人心固然是自私的,而这种自私却是有必要的。在面临这种情况时,理性的帮助他人是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才得以展开的,帮扶老人的善意举止也应当如此。但还是要强调的是春晚小品《扶不扶》的一句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