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灰娃是谁,我就知道,最近装修大家从二十年前的黄色地砖普遍转向了灰色的。
灰是一种中间色,比土黄所谓的温暖更给人以安静。据说“灰娃”是甘陕那边的习惯,是大人对于前途不甚明了的小孩的一种抱歉。“灰头土脸”不会形容一个洋气精致的人。
话说,从读了沈从文和丁玲的纠纷开始,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有那么一段公案或者八卦,一定要从两方面看,也许“渣男”就是另外一方的“圣人”。
灰娃的引出,是从“她为爱付出50年,可丈夫还是另寻新欢,得知真相的她绝食而亡”,如此一盘陈年八卦,我想里面一定是有料的,不论夹带了多少私货。果然,张仃,陈布文,黑娃。可是讽刺的是意志坚定的那个绝食而亡,患病疯癫的却得享高寿。
1920年,被称为“民国才女”的陈布文出生在江苏省一个村庄里。1985年9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宿舍里,陈布文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丈夫张仃,开国大典总设计师,国徽设计师,坐在她的病床前,他们对视着流泪。陈布文平静地交代着后事,张仃默默流泪,相顾无言。从16岁离家到遇到张仃,陈布文的一生都活得自由清醒,从容冷静。
正是因为她这样的性格,在她发现灰娃与丈夫之间的书信时,她选择绝食,享年65岁。在这65年风雨岁月里,陈布文陪伴张仃50年。
这是从陈布文这方面写的,而从黑娃那边又是怎么写的呢?
1985年,与张仃共同生活了50年的妻子不幸去世,张仃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一年后,一向视艺术为生命的张仃,也开始渴望精神与情感生活的伴侣,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张仃心中想的,正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灰娃,灰娃此时也单身生活着。
“他就让孩子去叫我。”灰娃回忆说:“张先生没有任何生活能力,除了艺术之外。他不认识钱,不会花钱,连买东西都不会,生活上很低能。他说让我来帮助他料理一下生活。他提出来:‘我觉得我们俩在一起生活能把我们的事业和生活都安排得很好。’他说:‘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虽然你很纯洁,但我也不复杂。’”
有没有从张仃这个维度写的呢?估计没有,对于男人,哪一个都重要也都不重要,只要自己上下合适就好,一个两个又有什么区别。
对于黑娃,我只是奇怪,九十多的人还满头黑发,是假发?是染发,还是就是天然黑发。果然一辈子都是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