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晓林文集《新月旧影》有感
作者:覃晓倩
从代收点拿回《新月旧影》时,我就被它独特的封面所吸引。《新月旧影》四个字在一弯明月的映照下显得是如此的苍劲有力;黑白冷色调的琼楼阁宇明暗分明,充满了古朴的气息,让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我与刘晓林老师原本素昧平生,是文字让我们在青年作家网相遇,说起来,这还缘于他的著作《新月旧影》。
通过作家简介,让我对刘晓林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刊登在《光明日报》、巜江西日报》、《萍乡日报》、《湖南散文》等多家报刊和网站上。从而也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的作品还曾获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类二等奖,“臻美天路.速变莲花”文艺作品大奖赛散文类一等奖,并著有巜林下晓拾》,这一点又让我对他多了一份敬仰。
刘晓林老师与我虽不属于同一个故乡,但却毗邻而居,从株洲到江西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多年前曾到访过一次,但却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不甚了解,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刘老师在微信中说,他家乡莲花村的莲花很美,并邀请我明年夏天去他那儿赏莲花。在他深情并茂的讲述中,我不由自主的、对他家乡的莲花产生了神往。然而这又让我更确定了一件事,莲花村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呀,怪不得刘晓林老师那么儒雅,用“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阅读刘老师的《童年往事》,也唤起了我对故乡的记忆,我和姐姐在田间水沟拦坝筑堤抓鱼、捉泥鳅;夏天的傍晚和叔叔一起去池塘游泳、摘莲蓬、采菱角;和小伙伴们踢踺子、跳‘房子’、捉迷藏,这都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这些细细碎碎的记忆,仿若就在昨天。
刘晓林老师笔下的故乡,人一景一物,从祠堂、到礼堂、再到学堂,以及上学时的一些趣事,都是如此的生动、有血有肉、充满了温度。那些青春岁月里珍贵的老照片,见证了刘晓林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的美好时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在刘老师的一支素笔下,故乡的变迁,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特别是,新旧故乡的贯穿,更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年代故乡的精神面貌和人文文化,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一份浓浓的深情。
在散文集《新月旧影》中,刘晓林老师用鲜活生动的文字把个人记忆和私人史融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莲花不一样的理解,让我们通过他的视角重新去认识自己的故乡。
特别是他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将人和事的视野定格在从身边到最近、从遥远、再到久远,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脉博,感受着故乡灵魂深入的热度和能量。
透过刘晓林老师的文字,也让我看到了掩藏在平凡文字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刘晓林老师想要向读者传达的、写这本书的意义。
《新月旧影》在内容上虽然叙述的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故乡的一景一物,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零星的琐事,但却囊括了所有的人性美。或许,正是这些丰富的美,才构成了《新月旧影》本身的创作价值。
巜新月旧影》是如此的打动了我的心,它的真实,它的深刻,让我拍案叫绝。也让我看到了刘晓林老师深厚的写作功底,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是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人。
刘晓林老师以他独特的视角,书写着这个时代的美好,他的文字是如此的温暖而有力量。
旧影映在新月里,愿旧影常在,新月常新;
更愿未来的日子里,刘晓林老师的著作能够独领风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