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糖
因为儿子的介入,我的心态变了,对这本书感受完全不一样了。
儿子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重要他人”,我愿意关注他感兴趣的事物,因为我爱他。读书从“要我读”到“我要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孩子能影响我改变对一本书的看法。反过来想,我们若想影响孩子,是否也要成为他的“重要他人”呢?他才可能会心甘情愿的来关注我们感兴趣的事物。
我想前提应该是让他也爱上我们,没有爱,一切关系都是脆弱的,一切说教都是苍白的。但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阅历知识技能来引导他。
在儿子的推动下,我和牧羊少年一起踏上这段奇幻之旅。
按旅途节点来看,少年先是在家乡附近的安达鲁西亚地区牧羊。然后坐船到达非洲。接下来穿过撒哈拉沙漠,最后到达古埃及金字塔(梦中财富的所在地)。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这本书自然有各种角度的解读,我关注的点自然放在了推动他去完成这件事的人和事上。
换句话说他在这个寻梦的过程中,每次怀疑或者退缩的时候,又是为什么继续走下去。
—、在家乡安达鲁西亚时期
在成为牧羊少年之前,圣地亚哥和其他安达鲁西亚的孩子一样,按父母要求他在学校学习拉丁文、西班牙文、还有神学。将来像父母期望的一样,成为一名神甫,这在家乡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但少年说不,他从小渴望认识这世界,他想自由旅行。父亲试图让他了解,他们的家乡也有很多人向往,别人也曾到这儿来看城堡,然后还是觉得过去比眼前的好,都回去了。
这里埋了一个伏笔,旅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当风景都看遍,最后还是觉得家乡好。
另外家里的经济条件,如果旅行的话,他只能去牧羊。
于是圣地亚哥成为了一名牧羊少年。这个片段在整个故事里是被轻轻带过的。
其实这里边有两个很好的问题。
你为自己的梦想坚持过吗?
你允许自己的儿子追寻梦想,成为他自己吗?
我年少时也是有梦想的吧,最开始时想当一名物理学家。买了许多传记类的书,看的最多的是居里夫人,梦想着能够研究出来什么,改变人类命运。
后来呢,后来当然是听大人的话,学个什么专业,将来好就业。很快就放弃最初的选择,因为自己也觉得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来又有很多喜欢的事,也都是类似的结局。所谓的坚持,轻易就被自我怀疑打败了。
现在到了孩子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会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吗?如果他选的专业很冷门,将来就业形势不太好,我也会同意吗?我能忍受他做十年或二十年冷板凳,去做什么样的研究吗?或者我连他考一个普通大学,都觉得难以忍受。
在许多的担心背后,隐隐藏着的是我想设计他的人生,觉得这样最好,毕竟他还是个孩子,没有我有经验。
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回到故事的开头,在父亲的祝福中,牧羊少年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这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这个执意观察世界的少年,这个牧羊时也会不停看书的少年,这个餐风露宿在原野游荡的少年,又会看到哪些风景,遇到哪些人和事?
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一条路是否会是坦途?【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