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磨蹭,我们常常会这样要求孩子:别磨蹭、别马虎、别走神。
结果呢?
孩子变得更磨蹭,更马虎,更走神了。
实际上,你所有的要求不起作用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三句话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别”。
我们的大脑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它有好多项功能,但它也有一项缺陷:它听不懂“不”,它听不懂“别”。
你让他别做什么,他听不到那个“别”,他只听到后面的字。你说“别磨蹭”,他听到“磨蹭”;你说“别马虎”,他听到“马虎”;你说“别走神”,他听到“走神”。
我们大人也一样,我让你别做什么,你会发现你越发的想做什么。
因为我们大脑的神经元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兴奋,另一个功能是抑制。
比如说我让大家别想荧幕上的这只猴子,这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在我们大脑中兴奋起来了。
那你要做到不去想,你该怎么办?你得靠大脑抑制的力量把它压下去。
但你用抑制的力量去压住一个兴奋的想法其实是很难的。
我们大人都做到,更不要说孩子,因为我们大脑的抑制功能,是大脑额叶的功能,也就是我们额头里面这部分的大脑皮层,它要到14岁左右才能够逐渐发展成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孩子0-14岁这个期间大脑额叶都还在发展,他的神经抑制功能相对较差。
所以你告诉孩子别磨蹭、别马虎、别走神,他根本做不到那个“别”,因为他无法抑制。
你的要求不起作用最致命的一点是什么呢?
是你表达的语气不够柔和,你控制不住在孩子磨蹭时产生的情绪。你会带着全身的怒火吼出那句话:你能不能别磨蹭了!
但当你吼完之后,你会发现,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孩子不怕,那吼没有用;如果孩子害怕,那问题就更麻烦了。
因为你的愤怒让孩子产生了恐惧的情绪,人类在恐惧的情绪下记忆都会特别深刻。
你在这个情况下对他说别磨蹭,他只害怕地记住了“妈妈说我磨蹭”。
他深深地记住了“磨蹭”两个字,它就像标签一样贴在了他的脑门上。
慢慢的,他会潜意识认为,“也许妈妈说的对,我有时候确实挺磨蹭的”。
慢慢的,这些磨蹭、马虎、走神,就会成为他贴给自己的个性标签。
这些标签就像人生脚本一样,在他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当这些行为再次发生的时候,某个标签就会出来指导他的行为。
于是孩子就变得更磨蹭、更马虎、更走神。
今天我们说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在你的言语中,把这些负面言语去掉。
首先我们要检视自己的语言,想想自己有没有说过这些话:别磨蹭,别马虎,别走神,别总是丢三落四,别......
然后把这些负面语言换成正面语言,去表达正面期许。
你要问你自己,你不说别磨蹭,那你到底希望他做什么。
我们不说“别磨蹭”了,我们也不能空洞的说“要快速”,而是要去观察,思考他磨蹭的原因到底出在哪儿,要如何去突破。
有时候我们光用正面语言去表达正面期许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目标会显得太笼统。
比如你笼统地要求孩子要快速,但你没有具体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导致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达不到你要的目标,于是他感到无助和沮丧。
同时我们大人也会感到失落,“我们只是希望你能快一点,你怎么就做不到呢”。
另外有些家长会跟孩子说:你快点写完作业,写完就可以去玩游戏,去看电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哪怕是给予奖励,孩子也依旧不肯快。
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得问我们自己,什么是“快点写”?这个目标太笼统了,我们应该更具体地找到能让孩子“快点写”的办法。
我们要用眼睛去看,去思考,我们要问孩子他难在哪儿,帮助他去突破。
家长在陪学的时候要注意,我们要做的就是比孩子早走一步。
孩子知道他自己慢,但他不知道慢在哪儿;
家长就是要看到他慢的原因,然后通过引导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考试之所以会马虎丢分,是因为:他没办法发现试卷上的失误。
那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并且教会他把这个失误找到。
这时候孩子拿回家的那张卷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你拿回来一看,有两道题没写,96分,可惜。
再仔细一看,还是孩子做过的题,太太太可惜了。
那你该怎么做呢?
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就要去问,孩子为什么会马虎,他难在哪儿。
你一问就明白了,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落题。他们没有一个系统地,一题一题去读的过程,所以有时候就会跳题。
那么我们要教他的就是怎么把跳题检查出来。
你可以告诉他:孩子,你做完卷子以后,从头按题目顺序划一遍勾,这样保证你能检查出来。
那么等他养成习惯以后,每次考试写完题他就会想到打勾,就会把整个试卷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看有没有落题。
所以,我们通过那张卷子知道孩子现在的能力漏洞是,当有落题的时候他检查不出来。
那我们就教给他办法,让他能够把落题检查出来。
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了认真、细心、思考这些能力体系。
所以我们要去掉笼统的要求,基于过程去突破难点,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本质问题。
家长还有一种困难就是:我们也说对了方法,可孩子为什么不听呢。
这关键在于你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去说。
教育心理学里面会强调一个词,叫罗森塔尔效应。
意思是我们教育者对孩子的期望,会对孩子起到作用。
如果我们信任孩子,那我们会带着欣赏的眼光看他。
如果我们不信任孩子,我们则会带着怀疑的眼光看他,当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指责他。
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孩子会改变,我们会怎么样呢?
孩子做到的时候我们会为他鼓掌;孩子做不到我们就会想,孩子难在哪儿,如何能够改变,用哪种方法能够改变。
最终你给的方法合适了,孩子便会改变,孩子就会成为你期望的样子。
生活中会有两种父母,有一种父母我们称为直升机父母。
他们的特点就是就像直升机一样,随时盘旋在孩子的上方。
然后随时去监督、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稍微做得不好,就立马去骂他。
但你会发现你骂得越多,孩子便会对学习越逃避。
另外一种父母我们称之为学习型父母。
他们会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学习场。
所以陪学陪的是什么,陪的是真正的场合氛围。
我们需要真的静下心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陪着孩子一起去看书。
同时我们眼睛要去看,看到孩子哪儿做得好,我们去鼓励他;看到孩子哪儿难,我们帮助他去突破。
轻松陪读的目的就是,前边我用心地陪,慢慢的,孩子形成了自己学习的能力,我们便可以让孩子自主学习。
最后有一句话:
在好与坏之间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儿遇见你。
在孩子爱学和不爱学之间,也有一片田野。
这中间就是孩子想学又有点逃避学的心理,我们就在那儿遇见他。
我们在这片田野,去看到孩子想学的力量,强化他想学的心;
透过他的每个问题,去搭建他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慢慢地孩子学会学习,他便会爱上学习。
所以,希望经过我们智慧的陪读,帮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