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说:“三岁牛。从牛参声。稣含切。”也就是念“san”,与“三”同音。
真是这样吗?
古时,文字并不一定是对应语音的。象形文字本来就是图画,能表达个意思就够了,爱咋念咋念吧!后来,文字与语音联系起来,但却不一定一个字就对应一个音了。
吕思勉先生解释说,上面那个“犙”字,出自于口绝非读作“三”,而是读“三岁牛”这一句话。谁知道这句话在遥远的古代是怎么念的呢?现在听了必与外语无异。
但是一个字用一句话读,文字体系混乱,总是弊大于利,于是逐渐这样的字就被清洗掉了。
带来的问题是,你再跟人说“犙”道“驷”,已无人知道你在说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