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机缘巧合的是一个好兄弟,也是前同事在大街上遇到了,他带着父亲去做白内障手术,我则是拜访某大佬回来,三两句话之后,几年不见的陌生感就消失了,顺势约了午饭,继续摆谈最近得失。
我们相继离开原来的科技公司,我去书山寻找我的真理,中间创业教育,他则通过猎头去到了一家供应链金融公司,他非常聪明,仿佛学习了九阳神功,作为原来销售互联网产品的总监,突然间转行到销售金融产品,他竟然也得心应手。他告诉我自从进入金融行业,才发现之前的局气。在金融行业里面,钱只是一个数字,而且动辄千万计,对比想当初我们为了争取一个几万元的项目加班加点,我创业教育的时候,因为一笔新增的学费欣喜若狂,还是金融来得快捷。前几天他意外之喜是眼看着就要黄掉的四千万的单子竟然在最后一刻成交了,他的提点是千分之一点五,一下子就得到了六万元的营销提成,而这样的情况在他那里经常发生,着实让人艳羡不已。不过,先前他的业绩排名做到全国前五,随着国家15号文发布,他的个人业绩一落千丈,跌到了倒数,滋润的日子到头了,不过好事在于公司要在香港上市,而他购买了不少原始股。
一边吃着水家传说的酸汤鱼,一边聊起了理财,他先前的投资应了那句话,辛苦得到的钱凭实力投资光,他投资了好些项目,都基本上遵循着一个流程,投资者,股东,破产清算,因此,他现身说法的告诉我,实业投资他是不会再做,也不建议我做,而金融上面有大把的机会,不过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大量的资本,至于多少算是大量,在他看来,如果是背靠像他现在所在的央企那样的具有国家背景的公司,资本量多大都不算大,但就个人而言,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个人消费水平,800到1000万应该就算可以了。
如果有了800到1000万,可以考虑投资到银行购买存款中。很多支行、储蓄所到月末或者年末的时候,都会因为业绩压力,以日利律千分之一来购买存款,这应该是非常保险的,其作用流程与普通存款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利律却高的多,这种存款期限也非常短,一到七天,如果这种机会常有的话,一年可以使得自己的资产增值百分之三四十,和放高利贷也没有区别了。不过,银行通常会向自己的贷款户发放这种福利,或者银行会通过业务员或者行长把这样的机会让给那些关系户,再说了,也不是每一个储蓄所或者支行都需要购买存款,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这种机会实际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让我想起了余额宝,钮文新曾经批判它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实际上源自于存款准备金率的硬性规定,商业银行会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满足央行的监管,余额宝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拆借款,因此也可以享受隔夜拆借利率,这实际上是银行体系运行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不过由封闭变成了开放,让银行以外的玩家有了同乐的机会,只不过余额宝带着过天弘基金带着广大的散户玩,在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让广大的资金持有者参与到原先高不可攀的资本游戏当中。个别支行的购买存款的行为,与某一个银行同业拆借应该是类似的,只不过规则制定者是总行的业绩考核目标,同时支行应该留有一定的预算用于特殊处置,于是就诞生了购买存款的这种业务,与其说是一种业务,不如说是在银行的绩效考核之下的一种投机行为,代价就是要支付相对比较高的利息。
当然,要依靠银行购买存款而致富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购买政府债券却是可以。地方政府债券却也非三六九等,发达地方的债券信用很好,所以收益率也很低,欠发达的地方的债券收益比较高,但是违约风险也很高,因此,通过某一种标准进行选择就至关重要,好兄弟的标准是发达省份的不发达县市债券是可以考虑的,收益率可以达到7%,左右,而且有的还是按照季度付息,由于处于发达省份,省级单位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债务控制,再加上经济的辐射效应,一个省的经济同化趋势是存在的,因此欠发达的县市迟早都会发展起来,那么其债券的安全系数就比较高。
至于说股票,他的概念很简单,找一个好公司,长期持有,这就说到了价值投资的本质了,只不过好公司是那些,长期是多长,怕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巨大的变数,因此关于这点,也就点到为止了。
最后,我对他的坦诚表示赞赏,嘱咐他在朋友圈中给我留意一下哪家银行需要购买存款,万一哪天我凑齐了资本金,也不妨玩一把躺赢的金融,哪怕只有一天的畅快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