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数学复习的课堂教学,会发现很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常常纠缠在细枝末节上,存在脱离数学本源的现象,教学效益很不理想。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让数学复习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更轻松。笔者以为,最为关键的是需要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要给复习的目标定位
无论是日常的章节单元复习还是初三数学的总复习教学,都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讲课式复习,明确夯实“四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立足教材要避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网络让学生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数学复习教学,基本而重要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这是教师应做、能做且必须做好的工作。不能抛开课本搞复习!
这里,“系统掌握” 是指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稳定、可辨别的、迁移能力强的“数学知识结构图”,不仅理解知识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懂得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联系方式。
复习课要在进一步明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新课中逐个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用前后一致的数学思想串联起来。这就必须让学生重读课本、梳理知识。老师罗列学生抄写的做法效果有限,应避免。
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解题教学目的
数学复习主要是解题教学,树立正确的解题教学目的非常关键,这就必须解决“做题目,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解题而解题、为了做题而做题。因此,数学复习教学中对题目的讲解,要以知识脉络为线索回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联想运用这些知识所涉及到的一般方法或数学模型,主要突出对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的归纳和解题经验的总结。概言之,解题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最终目的是学会思考,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强调“回归基础”的重要性
回归基础是学生数学复习提高的根本之道。“回归” 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能熟练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基础题”;二是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此,可通过领悟教材、学透概念、认真思考等方法,达到回归基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分析和认清问题的本质,找准难题和基础知识之间的突破口,有效进行难点突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回归基础,虽然指明了数学复习时必须立足基础、拓宽视野,回归课
本,但要防止“抄剩饭”。只有“源于课本也要高于课本”,才能够应对日常的检测考查以及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的考验,同时也要防范课本可能造成的思维定势。要清晰地认识到,回归基础,就是要站在数学整体的高度与课本对话,让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汇,成为系统,当登临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的至高点时,回首课本,展望趋势,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5.教师要培养良好的解题教学习惯
当前,最常见的复习课是,教师以"奇、特、巧、新”等为选题标准,通过“讲解题,不讲怎样解题”“讲解法,不讲如何想到解法”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技巧,最后总结为“解法n——技巧n"。 这重学习负担,又禁锢学生的思维,必须彻底纠正。
正确的做法是:
(1)精选例题。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先做十道题。看解答而不做题,没有切身体验,很难使例题典型、精彩,并会造成“该讲的讲不出,不该讲的拼命讲”的后果。
(2)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提醒学生关注“本题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得出结论需要哪些条件?”等。当前普遍的做法是,老师替学生读题,读完就问“本题属于什么题型?”接着就问“某某同学,你说该怎么解?”这是导致学不良解题习惯的根源。
(3)与学生一起分析题意,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在适当时机给点睛之笔。当前,老师包办例题解答、学生重复模仿解题的做法比比皆是,这是不懂学生学习规律的表现。
(4)叫几位学生板演,让其他学生动手解答,教师巡视、观察。“老师板演学生看”的做法,忘记了“饭要亲自吃”的常识,剥夺了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思考的机会,结果肯定是“讲过练过的不一定会, 没讲没练的肯定不会”
(5)评价学生的板演。先让学生作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再“画龙点睛”。
(6)问一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追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的?
(7)解题后的回顾、反思。问一问“你认为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只有让学生时刻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放在心上,经常实践,学会独立思考,才能使他们掌握在考场上取胜的法宝。
让数学复习课堂教学回归自然与本真(下)
6.教师要给学生-些解题策略的指导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策略,解题也不例外。例如,明确题意实际上是要搞清:条件有哪些,目标是什么,如何从条件出发到达目标。为此需要有一-定的审题策略,例如“画关键词”,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条件,将条件具体化,写出所有己知条件,写出需要证明的具体命题,画解题流程图并标注需要的条件,等等。
7.教师要确保重点
抓住重点,事半功倍:保住重点,稳操胜券。
近些年,中考数学试题中解答题的题量为十道,除压轴题外,其他试题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四基"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所达到的水平。
分析最近几年菏泽市中考数学试题,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类:
(1)数、式计算题。主要是指实数的运算,分式的化简和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等。其中分式的化简和求值是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的题型。
(2)解方程(组)、解一次不等式(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解方程的重点是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
(3)几何证明题。重点涉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目的是考查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历年来,中考命题都强调控制几何证明题的难度,要求掌握一些基本证明方法, 如果需要添置辅助线,一般只添条,最多不超过两条。
(4)几何计算题。重点是有关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的角度、边长和面积的计算,锐角三角比和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中比例线段的计算常与锐角三角比结合起来,有关圆和正多边形的计算题常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计算题。
(5)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问题。重点是用待定系数法求上述函数的解析式,求直线、特定位置的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表达式,或运用上述三类基本函数(含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题。
抓住上述基本题型,重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人认为现在菏泽市的中考题目太容易,应当提高难度,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中考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应该是考查学生对“四基”的理解和掌握的,只是所涉及的知识点运用的综合性和灵活程度不同而已。无论怎样,抓住常见题型,以不变应万变,是许多中考成功者的一条宝贵经验。
8.教师要善于“变式”
“变式”历来是中考命题者的法宝,应对的办法是以“变式”应对“变式”,平时就要善于识破“变式”、熟悉“变式”,
数学中考历来重视思维品质的考查,近年来数学中考试题从形式到解法比以前灵活了,联系实际应用的题多了,有意识地考查学生思维过程的题多了,出现了不少又“新”又“活”的试题。应对试题的“活”和“新”最好的办法是学会善于“变式”。
怎样去做?
中考试题大多由课本的例题、习题变式而来,因此,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把力气花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上十分必要。
比如在代数中,以字母表示数为基础的方程思想,代入、换元、配方等基本方法以及几何中的图形运动(翻折、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思想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建议老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近年考题和我区模拟试卷第15~23题中精选有关试题加以练习,并注意适量。“变 式训练"是打基础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分析我市近年中考试卷,虽然开头总有若干“零变式题”(即没有变式的 “送分题”),但中间必有一定数量的简单变式题,最后才是“综合+变式”的小综合题和压轴题。通过变式使题目显得灵活,“ 活而不难"是中考题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把功夫多花在打通思路、夯实基础、掌握方法上,要死盯着--些难题。
压轴题受到关注,理所当然。
分析菏泽市历年来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压轴题,大多是以函数为主的综合题,其中不少是以开放题与探索题的题型出现。压轴题突出了探索、发现、应用和创造这个主题,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是近年来中考中的热点。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并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解答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其实是不难的。
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我们老师可以让学生适量做一些综合题,目的在于掌握其精神实质,沟通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函数要突出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函数常用代数解析式表达,其图像是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可与图形的全等、相似以及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知识相联系。用函数的解析式可定量地描述图形的联系与变化,用方程可描述图形中线段、角之间的等量关系。这样“数形结合”就在代数与几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9.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越是临近中考,学生的心理调适越显得重要,教师可以通过- .些心理疏导,让学生克服悲观情绪、树 立必胜信心。比如,有些学生平时测试成绩不错,考试中却得不到好分数,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如果某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没有考好,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不必紧张,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错误认真分析,有几分是自己会做而做错了的,应当在考试中力求做到会做的题全做对。总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沉着应试的心理素质是取得中考成功的关键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轮章节复习的目标是瞄准中考的基础题,突出及格率的提高,而二轮专题复习应瞄准中考的能力题,突出优秀率的提高。而事实上,如果老师研究试题的素养没有提高,那么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提高,将“专题”仅仅沦为“解题”,那么到最后一般都是“白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