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构成部分,在这里简称为马哲。
马克思主义有两大发现;一是剩余价值,一是唯物史观。这个剩余价值属于经济学上的发现。唯物史观则属于哲学上的发现。马哲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站在了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有疑惑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同时在马哲中有一句话叫做凡是存在的都是会灭亡的。这不是与事物发展前途光明的说法相悖吗?或许这句话是恩格斯说的吧。
曾经也有过一个疑问,就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这里的灭亡果真便是彻底消亡的意思吗?仔细理解一下原来并不是。新事物是克服了旧事物中落后的/腐朽的因素,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因此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中的合理的因素是保留在了新事物中的,并不是旧事物就彻底的消亡了。就像我们说古代世界上有四大文明,说只有中华民族是延续至今而没有断绝的文明在这个意义上也有不妥了。古印度的语言虽然不存在了,古印度的文明并没有灭绝,现在的佛教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这个疑问现今不存在了。
下个疑问还是关于发展的。新事物中虽然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但终归是新事物了。这总是两个名称了吧。那么又何来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呢?首先对于这旧事物来说,它的前途在哪?它的名称都被旧事物一词概括了。更何况再说什么凡是存在的都是会灭亡的。
这再下一个疑问是最近产生的。是说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果哲学史探究一般原理的学说。我们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概括了总。如果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都消失了,那么物质概念也该跟着消失了。所以先在性的存在真的不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最先存在的一定是精神上的东西。如果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源,那么我们这里就得分为两个基本派别:一是主观唯心,一是客观唯心。主观唯心过分强调个人的意志,目的。所以具有局限性。个人的生死存亡决定外界的存在。当然这是片面的说法。客观唯心在古今中外都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是客观精神具有先验性,给人精神上的安慰,也可坚强地给人反驳。其次客观精神能够包容很多人类的思想。再次,从因果律上来说,人类的知识范畴能够推出的最后之音只能是一种客观的精神。最后,即使我们的身体消灭了,这客观精神总是还在的。只要客观精神不消灭,这世界总不是空的,无着落的。所以对于哲学派别来说,我更想站队客观唯心。
至于唯物史观,罗素说得我稍微有些认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说法是否有点片面。起决定性作用的不能只有经济这一个因素。之前看过一些政治方面的书,发现文化、教育等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由此德国的古典哲学艳压群芳。这放在数学上也可以用概率来大体说明。当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时,其中的姣姣者也会越来越多,在竞争的状态下,优秀者只会更加优秀。所以一个社会的学习氛围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啊。所以我认为,确实不能只认为经济上的额因素对政治等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最起码文化有着更长远的影响。拿俄罗斯来说,落后的俄罗斯通过像拜占庭帝国引进东正教,使俄罗斯慢慢挤进欧洲的事务范围,成为近代强国。近代中国的五四运动,引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等,这些无一例外都受了文化的影响,而很明显的对比是,近代中国的经济并不发达。中国宋朝的经济十分发达,但是也存在着很多落后的思想,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男尊女卑等思想都是落后的。我们知道乱世出英雄,一个和平的时代是很难产生大才的。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大发展时代有很多是乱世,如春秋时百家争鸣,魏晋时期的建安文学,近代中国诞生的一个个让人惊呼的大家等。在国家动荡的时代,各种战斗,思潮争相迸发,加上社会管理的混乱,使文化的发展能够处于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