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规矩决定差距

规矩决定差距

作者: 飞花如雪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15:48 被阅读228次

    看了一篇文章,关于丹麦学生与中国学生全面素质PK的,很有意思。

    中国的家长似乎都喜欢把本国的教育拿出去和外国比,但是这种心态也不仅是只有我们才有。当中国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中,完爆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后,不服气的丹麦人执意要和中国孩子再来一场比试。

    2013年,丹麦一家电视台制作了一档节目,用四期近四个小时的节目时间讨论了中国和丹麦初三(9年级)学生在阅读、数学、团队合作、创新以及英语能力上的对比。为此这个电视台在丹麦找了一个平均成绩最好的初三班级,在中国哈尔滨找了一个不错的初三班级进行对比。

    丹麦教育被认为是比较发达的,其理念也被普遍认为优于中国式的教育,这场的发起者丹麦人原本是想证明丹麦教育比中国式教育先进的,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在阅读、数学、团队合作、创新以及英语能力五轮测试中,除了英语能力一项中国学生完全处于劣势外,其他四项能力统统领先于丹麦学生,就连他们曾经认为中国孩子在“填鸭式教育”下最薄弱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上,中国学生的表现都完爆丹麦学生。

    不过,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两国教育上孰优孰劣,关于教育的策略方针不是我们这些一线老师能够决定的;而是那些关系到丹麦学生,甚至曾经预判错误的丹麦教育专家们此前都忽视掉的一些问题。

    不用说数学能力,全世界公认的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强,虽然他们曾经以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必强,但事实说明这一点同样毋庸置疑;

    也不谈阅读能力,虽然我们国民现在的纸质书籍阅读量少得可怜,但是在学生时代,特别是面临着中高考的初高中学生,因为有课标要求,所以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得益于我们很多“穷追不舍”的负责任老师的各种检查督促,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还是具有相当实力的;

    假如不是选取了哈尔滨这样的二线城市,而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恐怕英语能力这一项也不会让丹麦学生赢得如此轻松吧。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丹麦人孩子在合作能力方面的表现呢?

    节目组从两国学生中分别挑出两个小组,每组4个学生,在20分钟内用50张白纸和4卷胶带制造一个能容纳小组四个人的独立建筑物。专家通过观察整个建造过程,看他们如何通力合作。通过观察发现,丹麦学生在团队中几乎每个人都过于自我,他们只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合作中来,而不乐于听取同伴意见;其次,他们的专注度低,有的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躺倒在地上,甚至自己玩起来了。

    那么,又是什么让中国孩子在创新思维这一轮测试中脱颖而出呢?

    节目组在丹麦奥德堡大学创新能力专家的协助下设置了创新思维任务:让学生独自在有了两个C的画面上进行创造,考察他们在画里表现出来的思考能力,以及思想的原创性。最后专家评判出来的结果是——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思维的拓展性,以及对他人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完善与扩展能力方面,中国学生得分比丹麦学生高了100%。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丹麦专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根本和源泉,没有基础知识的创新是无本之源。而丹麦教育的过于宽松则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特别是丹麦教育中刻意避免竞争,导致孩子对于成绩的不重视,学习上懒散,没有目标。这在前面的数学能力测试中已经凸显出来了,再一次在创新思维环节显示出极大差距则令丹麦教育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本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这场特别的PK之中,我们或许能够悟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1 、孩子应当有规则意识,这是形成一个真正意识形态上的集体所必须的。

    有些孩子确实生性活泼,在集体中会有一些引人注意,这是天性而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是否能够以集体为重,在事关集体利益的时候是否能够自我约束。这对于孩子个人来讲,会关系到集体对其的接纳度,以及他们日后在集体中的愉快程度;对于他们所在的集体而言,是关系到集体凝聚力与合力大小的,而集体的利益又往往关联着集体中每个人的利益,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常常有老师说自己教的两个平行班的讲课效果不一样,最多要的原因往往是某班个别人纪律不佳而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导致的。班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就可能对整个班的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班中的所有学生而言,都是受害者。

    即便将来孩子走上社会,我们也很难想象在一个单位里,如果某个人总是不服从管理却还能在集体中受到重视,即便恃才自傲,只怕早晚也会被懂得服从大局哪怕能力不及自己的人替代。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形成集体意识是有必要的。

    2、 对孩子的要求不宜过度宽松,否则很难打好基础。

    丹麦孩子之所以几项测试都输给中国学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教育过于宽松,不给孩子多少压力,甚至刻意避免出现孩子之间态度与能力的比较。于是,很多孩子都会盲目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已经很好了。而他们的老师会避免给他们具体分数,避免排名,甚至学习最努力、成绩最好的孩子不仅得不到表扬,还会在班上感到被同学孤立。这对于努力的孩子来讲,是极其不公平的;对不努力的孩子来讲,会更加淡化们的上进心。

    反观我们的家长,绝大部分还是愿意与老师一起严格要求孩子的,却依然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打好基础。为什么呢?我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与同龄孩子的普遍水平或普遍表现进行比较,于是家长自认为自己家孩子也不差,满足于现有情况。

    比如我们的数学老师布置了孩子们每周末写一篇数学日记,这次是关于“质数”的数学日记,孩子们完成的效果差别很大。图一的同学很认真的进行了归纳梳理,而图二的同学却完全是应付差事。

    可以想象,随着时间推移,这两位同学的数学成绩会有多大的差距!而这些基础知识的差距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而更加拉大差距!

    所以,如果宝爸宝妈想了解孩子与同学的差距,建议务必经常与学校老师进行联系,获取孩子在班级整体表现中的情况。

    3 、关注细节,早立规矩,立好规矩,尽早养成良好习惯。

    早期的习惯养成会影响孩子很久,甚至一生。教过很多轮一六至年级学生,发现早期习惯养成好的孩子会越来越高效,相对课内学业负担会更轻,成绩也会更好。反之,则会是低效率、负担重,成绩还不理想。

    往往有些家长发现不了孩子的早期习惯养成问题,甚至直到中高年级还没完全认识到孩子某些习惯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就拿下面的图片来说吧,这是两个同学的几本作业本,左边的明显平整,右边的则是严重卷角甚至破裂。

    不用说您大概也能猜出来,左边本的主人学习成绩好,效率高。这位女生不仅是班里的小干部,承担了一定的班级工作,而且是学校啦啦操的主力队员,合唱团的团员。各项比赛前的多次训练、排练都要占用很多时间,但她从来都没耽误过学习,甚至还会是班上很早就完成作业的。因为就如她的作业本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她是个很整洁认真的孩子,书包里整整齐齐,作业书写干干净净,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板一眼的。

    右边那几个本子的主人则不同。位子里的书本和稿纸都是随手乱塞的,书包经常躺在座椅间的过道上,就连脱下来的大衣或校服也是经常堆在地上的。作业上的字和本子一样,带着随意散漫的风格,经常会出现多一个点少一个横的错字,就这样效果的作业还是花了比前面同学多得多的时间才写完的。

    为什么会这样?后面这个孩子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学习习惯上的问题,而是从早期的生活习惯培养上就没有关注到“认真”习惯的培养,做事毛糙,准确率低返工率高,必然影响效率。

    从一些小细节就能发现孩子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希望家长们注意分析观察,早立规矩,立好规矩,这些养成问题越早纠正效果越好,越晚发现代价越大。

    愿我们的孩子打好思想、习惯、知识基础,在人生的各种PK中都能拥有自己的实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规矩决定差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m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