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周二 深圳 晴 519/1000
【主题】职场小话题系列
【字数】1511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36804/e823a6ce45698f9a.png)
前面的简书给大家曾经分享过,人和职场的匹配关系。分享了2种理想的情形:组织(企业)和个人都满意的情况。再次回顾一下:
第一种:你的能力与组织(企业)要求的匹配时,组织(企业)对你的满意度高,你将成功获得该职位,也获得组织对你的信任和认可。
第二种:你所需求的(薪酬福利待遇、升职空间、对组织(企业)的感情)刚刚好组织(企业)都能够给到你要求的回报(回馈),这个时候你的个人满意度高,在组织(企业)里面工作,感到很开心很幸福。
这是理想的职场形态,个人和组织(企业)均满意。
但在职场干了那么久的你,在企业里阅人无数的HR的你们,真的以为这种理想状态长期存在?当新人初入职场时;当员工在同一职位干了3、5年干得得心应手之时;当普通员工转变身份成为管理者之时;当老员工在同一家公司干了几十年之时……或许会出现一个职场“4字形态”,哪4个字呢?
“累”
“累”的出现,通常表现在当员工个体的能力小于组织的要求时。
当员工的能力达不到组织的要求,一般会出现这样的一些路径:
员工起初会自己加班,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以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勤能补拙。
当加班也完不成时,他(她)可能会寻找身边同事的帮助,表现出求助的意愿。
可是,当其身边的同事自己也很忙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他(她)的求助,这时候他(她)就会觉得很无助;当无助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表现出绝望的情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表现出绝望,可能就开始抱怨;抱怨也得不到解决时,他(她)就会选择离开企业,这时候,这位员工就流失了。
用箭头来表示一下,通常当能力小于要求时,一般的路线是:
加班→求助→无助→绝望→抱怨→离职。
这是第1个字--累的状态。我们再看第2个字。
“混”
一个人在公司出现“混”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是他(她)的能力大于组织对该职位的要求。
他(她)在这个岗位上可能干的年限比较久,又或者一开始应聘这个岗位时就有足够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那对岗位所要求的任何事情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时候,日子一长,工作毫无挑战性,他(她)会觉得这些事情太简单了,我闭着眼睛也能干好,这有什么意思呢?对所做的工作再没有什么感觉,进入“职场植物人”状态。
所以,当能力大于要求时,员工会产生混日子、没感觉的状态。这是人和职位不匹配时出现的第2个字—“混”的状态。
“乱”
有些小伙伴进入公司之后,其实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求什么。经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我是走专业通道好呢还是走管理通道好呢?我是天天出差好呢还是舒舒服服呆在办公室好呢?我是眼前工资高一些好呢还是公司未来给我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好呢?……这些小伙伴们自己都是迷茫的,当自己的需求都不是很清晰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乱”的状态。
“心乱”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乱的,今天东干干,明天西干干,完全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己总结出来的工作流程体系,更不会深耕自己的领域。每天都在忙乱中工作和生活,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所以,当自己的需求不清晰时,就会表现出第3个字—“乱”的状态。
“怨”
人职不匹配会出现的第4个字“怨”,一般出现在员工个人觉得公司所给的回报不够的时候。
所以,薪酬满意度调查,一般公司HR做的很谨慎或者干脆不做,也就是担心触碰那根敏感的线。而员工对回报不满意时,企业内部一般会出现一些类似“怨妇俱乐部”的“民间小组织”,他们在一起所干的事情就是“比惨”。哎呀,我今天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做完又得加班;嗐,我今天又被领导骂了;我刚刚从某地飞回来,现在又得出发,飞得累死了……
所以,当感觉回报不够时,就会表现出第4个字—“怨”的状态。
以上,是人职不匹配时,表现出的“累、混、乱、怨”4字状态。
那如何避免这些状态出现呢,就是当事情还没有发生时,我们就要提前干预,不让这些状态发生,防范于未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