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孩子6岁以前的情感体验,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在《爸爸去哪儿》一集中,村长问石头觉得爸爸是否爱他,石头回答地很犹豫,觉得爸爸有时爱,凶的时候就不爱。每位家长的育儿方式不同,孩子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对孩子大声说出,我爱你,总是好的。比如,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兔子,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将爱的表达,完全形象化。当然,除了这样的表达方式,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表达。
嘉贝丽·文生的《艾特熊&赛娜鼠》系列绘本,深受读者喜爱。其中的《赛娜的困惑》这一本,更像是一位父亲的育儿笔记,记录和孩子发生的一件事,既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也打开了孩子的心结。
嘉贝丽·文生原名叫莫妮克·马丁,在成为著名绘本作家以前,是一名职业画家,因为在当时,职业画家对插画工作有偏见,莫妮克·马丁就以嘉贝丽·文生的笔名,开始创作艾特熊和赛娜鼠系列绘本,一出版就获得了成功。
在《赛娜的困惑》这一本中,赛娜鼠对于自己的身世,想问却说不出口,支支吾吾的样子,让艾特熊很揪心,不管艾特熊怎么问,赛娜鼠都没问出口,虽然艾特熊心知肚明,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安全感的建立
当孩子有不同往日的情绪时,家长的不同应对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发出不同情感需求时,成人的及时回应,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一般来说,当孩子忽然出现不同以往的情绪低落、发脾气等,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机。
在这点上,艾特熊做得很好。当他看到赛娜鼠,就那样躺在床上,想问又问不出口的样子。艾特熊不仅仅是问赛娜鼠怎么了,还慢慢引导赛娜鼠,先一起去购物,分散注意力,再耐心地等待孩子开口。
孩子总是好奇自己是怎么来的,而对赛娜鼠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赛娜鼠和艾特熊不一样,当她知道自己是被艾特熊在垃圾桶里捡到的时候,内心是难过的。
赛娜鼠问得很仔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是被丢弃的。而艾特熊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直强调自己很爱赛娜鼠,对自己来说,赛娜鼠很重要很重要。
在艾特熊讲完,怎么遇到、养育赛娜鼠之后,赛娜鼠要求艾特熊从头开始讲,一遍又一遍,只要有一点点不对,赛娜鼠都会提醒艾特熊哪里漏了,哪里顺序不对。讲那么多遍不够,还要找道具重演曾经的场景,最后,赛娜鼠拉着艾特熊去当时遇到她的地方,亲眼看一看,才作罢。
整个过程,赛娜鼠从一开始的失落,到最后的欣然接受,庆幸他们的相遇。赛娜鼠接纳了这个事实,也确认了自己是被爱的。赛娜鼠说出了内心的感受:
“真是幸运呀,你听到了我的声音”
爱的敏感期
0-2岁是孩子安全感养成关键期,他们会确认自己是否被爱,这个阶段被称为爱的敏感期。对于孩子爱的敏感期,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反复确认爱
回应爱
分享爱
《赛娜的困惑》中,赛娜鼠将前两个阶段,完全展现出来。当赛娜鼠得知自己是被艾特熊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很难过,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事实,是残酷的,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而这个过程中,艾特熊用他的耐心,一遍遍地重申,自己很爱赛娜鼠。
赛娜鼠让艾特熊一遍遍地重复,从讲述到场景重现,再一起寻找小时候成长的印记:曾经睡过的小床、摇篮,艾特熊记录的育儿笔记。所有的这些,都是艾特熊对赛娜鼠爱的证明,真实而温暖。
到最后,他们一同看了曾经遇见的地方,赛娜鼠终于确认自己是被爱的,开始回应爱,觉得遇见艾特熊,自己是幸运的。
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孩童之道》,有这样几句话: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 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通常来说,孩子发出的某些信号,家长需要多一些关注:比如过了1岁以后,还在吃手;比如忽然变得无理取闹;比如经常无缘无故地生病;又或者像赛娜鼠一样,情绪忽然变得很低落……当出现这样的信号后,家长要像个侦探一样,找出背后的原因,什么让孩子困惑?找到原因,及时解决。
孩子不一样行为的背后,总藏着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而这需求,往往会是爱。怎么爱孩子,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赛娜的困惑》中的艾特熊,把自己对赛娜鼠的爱,明确说出口:
把你放在我的大领子里,我当时真高兴。 对我来所,你在我的生命中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位置……
《赛娜的困惑》中,赛娜鼠的困惑,艾特熊的关注、及时回应,何尝不是给为人父母,对于此类问题,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真诚地表达对孩子的爱,是家长们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必修课,也是让孩子有好的情感体验的基础,而安全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内在保护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