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前有这样一位“佛系”书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前有这样一位“佛系”书生

作者: 杨康的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20:16 被阅读0次

          从前有个书生,才高八斗,个性十足,在政治上成就不高,但所有的才情都用在了文学与生活上。年少时便已经因为擅长写诗文而才名彰显,为时人所知。乾隆四年,书生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

    其中关于此次科考,其中还有一番波折。因为书生所作的题目中“赋得因风想玉珂”一句,要刻画“想”字,于是写道:“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诗句。

    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是:“这声音好像来自皇宫内院,然而那个人却像是牛郎织女一样隔着天河。”这样的句子明显“大不敬”,这是对皇宫的蔑视与不满啊,当时朝廷的文字狱是很厉害的。

    当时领导高层都在想:这小子这么说皇宫是不是不想好了?就排在倒数吧!不过再看第二眼,觉得这种文辞写出来可见也是经过思考的,写出来的人也是年少有才,文辞之细腻啊。幸亏当时领导高层爱才,力主录取,才幸免高中。

    书生:吓我一跳。

    后来书生授翰林院庶吉士之后,他就便一直安心待在翰林院中,直到三年之后才外调做官,为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

    做官之后,书生极有个性,总的一句话就是“不耐”。

    他不耐学书,字写得很糟。

    周围人说:不练练字?

    书生:练字?练啥字呀练?不存在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练字的。

    我:emmmmm

    他不耐作词,嫌必作词需要依谱而填,麻烦,不想作…

    他不耐学满语,书生想:老子就是不学,拿我怎么样嘛?于是,乾隆七年,因为学习满文不合格,书生被放任知县。

    书生:WC???

    我:四六级???

    书生此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死者不计其数”。书生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笔尖,对那些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

    他到任后不久,书生问助理:我们这有粮仓不?

    助理:有啊。

    书生:打开,分了分了~

    书生:这里的赋税多少?

    助理:emmmmm,有点高

    书生:赋税?免了免了~

    助理:哇~老板大气~

    书生还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与耕夫、蚕妇、工匠、商贩皆有交往,不但关心农事百业,还跻身市场,“关心米价问江东”,心系民生。在封建时代,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书生能做到这样,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在百姓心里,永远的正处级,奉行人民的名义。良心好官呐!

    书生由于为人正直,厌恶官场倾轧,40岁时便辞官不做,他知道如果在官场上继续混下去,把知县当到老,又能怎样?走仕途,混不到个省部级,都是芝麻官儿。说不定遇个变局,还有牢狱之灾。

    他想:哎呀,溜了溜了。做啥官呀,回家做个喝茶群众多好。

    于是就回家真的爱上喝茶了。

    我:……

    六十五岁以后,书生开始喜欢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喜爱品茶的他自然也会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武夷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深入研究茶具,这个茶用什么水泡,那个茶用什么器具,在他的诗词中都可一一寻迹。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书生可谓是清代商业炒作第一高手,通过不断炒作,赚了大笔银子。书生从文艺青年到文艺中年,一直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

    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买了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对,没错,就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他就这样买..买…买了下来,好吧,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大佬大佬(拱手拜服)。

    当时“园倾且颓,,百花凋零,荒废已久,书生买下后,加以整治,化繁为简,把雍容华贵的牡丹化为点点青苔,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取名为随园。

    他花费许多钱重修“大观园”,修好了并不将其圈起来供自己一家人欣赏,而是故意拆掉围墙,让游客在园里随意游玩,书生就是要使人知道,“在城里头,我家最美!”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你以为免费玩?不,你想多了,来游玩要收票啊!来来来,大观园组团优惠啦,学生证半价咯~咳咳咳,,,

    “大观园”游客多了,自然就可以增加副产业啦,书生立马写了一本《随园食单》,极力渲染自家私园食物的精妙和家厨烹调的高水准,激发那些热衷口腹之欲的人的兴趣。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一本吃货指南啊,他虽写的让人垂涎三尺,但是他自己并不会做菜。没错,他,并,不,会,做,菜。

    那有人就问了:那你怎么知道这菜怎么做的?

    书生:我问别人的啊!

    我:???

    当“大观园”炒热,个人知名度激剧上升,书生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在园子里售卖《随园全集》、《随园食单》等著作,他的书果然供不应求,属国琉球都有人专程来购买。

    仅卖书一项,书生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两白银。中年以后,各方人士争相请书生写应酬文章,书生来者不拒,墓志碑记、寿序谀文,只要给足银子,绝对服务三包,又大赚了一笔。

    书生心里自然是美滋滋啊~

    书生就是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附上我们小学时学过他的一首小诗。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袁枚一生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活到八十二岁高寿,其实有这种旷达生活情调的古代“佛系”书生,简直就是我们的榜样啊~!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妙趣横生的趣联故事

    阅读 10291

    《苔》:这首一夜间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诗,满满的都是生命的骄傲!

    阅读 5551

    笃学奖-Topic 13-A16083Starry-Uband精读

    阅读 10

    展开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前有这样一位“佛系”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om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