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传》19 失意岁月 应许之地杭州

《苏东坡传》19 失意岁月 应许之地杭州

作者: 时与猫璞 | 来源:发表于2024-03-31 06:30 被阅读0次

读谢依《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苏东坡传》19 杭州的疗愈岁月 失意里的得意人生

一番风波之后,大宋朝廷归于平静,一切反对王安石的人都已经被清除了。司马光和吕公著则退隐于洛阳,吕晦病死。欧阳修也退隐于安徽富阳,苏家世交张方平,也就是曾经一力举荐苏洵的张家此时也迁到了河南淮阳。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才选择了淮阳。后来张方平辞职归隐,迁居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苏辙也请调南京为官。之后苏轼几次回返京师,都借宿在张宅,对张方平如对叔伯长辈一般。

也许离开也是一种解脱,对于苏轼来说,他过于耿介的性情实在不适合官场。他不像弟弟苏辙,苏辙性情不比苏轼的倔强任性,他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而苏轼几番争斗,从朝廷高官沦落到现在的小小判官,虽再也无法与昔日相比,但他从内心来说,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平静生活。

从暗藏刀光剑影的朝堂来到山清水秀的杭州,苏轼的心情从失意中逐渐平复。到杭州之后,苏轼发现这里民风朴实。市民与同僚对他非常尊敬,僧人名士久仰他的文名与为人,对他礼遇有加,甚至连歌妓都崇拜他。续娶的妻子,温暖的家庭,再加上每日承欢膝下的儿女,这些都让苏轼慢慢展颜开怀。这里成了苏轼的疗伤之地,他也在这里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杭州的山水滋养了苏轼的文学灵魂,让他在官场的打击中得到了解脱。

苏轼到了杭州便是回归心灵的主场了,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他表达人生的方式也找到了出口。不能说苏轼不适合官场,而是说相比官场,文学场才是苏轼的跑马地。

在此后的八九年里,苏轼一直在杭州、青岛附近的密州,还有苏州等地任职。处处政绩民声均佳。

苏轼调任杭州期间,一有闲暇,就会去陈州(现在的淮阳)苏辙家小住,每次都会带上许多礼物。

此时苏东坡的大儿子苏迈已经十二岁了,另外只有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弟弟苏辙则有了三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因为俸禄少,子女众多,苏辙过得甚是贫苦,住的也是又矮又小的房子,根本不能和过去在京师相比。

苏辙身形高大,苏轼经常调侃弟弟,小小的房子对于苏辙来说显得太矮了些:“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这诗就是专门写给苏辙的。

苏轼和苏辙、张方平经常一起小聚,饮酒畅聊。

彼时花红柳绿,苏轼与苏辙两人一身简朴布衣,边走边说,谈的无外乎是朝廷与家人。

“子由,你说这朝廷如此行事,究竟要惹出来多大的事情,才能清醒?”苏轼无奈地问道。

“哥哥,这谁又能知道呢?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几年了,眼看着却无能为力……”苏辙按下了心中的情绪,叹了口气,终归还是没有说下去。

“我真是气不过,若不是那位从中作梗,怎么会到今天的情形!”苏轼义愤填膺,声音突然变大。

“嘘。”苏辙示意苏轼别说了。

苏轼看着弟弟的动作,便没有再说下去。也许苏辙明白,以哥哥的性情是难以掩住脱口而出的冲动,但作为弟弟,他还是尽可能地保护哥哥不要祸从口出,只可惜成效不大。

苏轼说:“子由,我也明白自己太口无遮拦了,但时常觉得不吐不快。”

苏辙轻声说:“但也得看和谁说,有些人可以信任,有些人不可以。”

“可惜我做不到,看见谁我都是说心里话,心里有事根本藏不住。”苏轼放慢了脚步,风吹过来,掀起了他的衣角。“就像我那次上表给陛下,虽然明知道上表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但我还是上表了,也只有晁端彦真正为我担心。”

晁端彦是苏轼的“同年”,二人同一年考中进士。“但那时别人都是看笑话,我和晁端彦说起我曾经通过了先帝的特别考试之后,那些听到风声的高官们才把我当作了朋友。我一想到先帝都曾听过我的谏言,此时我如果还保持沉默,身为臣子的良心何在?后来我也和他说过,当时我真的以为自己性命难保。”苏轼回想起那个真正担心过他的朋友,嘴角不由泛起了一丝微笑。

“他当时脸上严肃极了,好像我马上就会死了一样。我马上又说没事,陛下如果真的想杀我,杀了就是。”稍作停顿后,苏轼哈哈大笑。

苏辙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哈哈大笑:“哥哥你真是,晁端彦大人为你担心,你还那样逗弄人家。”

两兄弟在一起,可以随心畅谈,日子过得飞快。中秋过后,两人结伴去了颍州(今阜阳)与老师欧阳修为伴。欧阳修喜出望外,学生们能特意来陪伴他,他落寞的心里暖意洋洋。

纵观苏轼的一生,杭州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五》)

这里离京师很远,这里的风土人情跟京师里明争暗斗的朝堂相差太多太多。这里的人们喜欢苏轼的直率和天真,喜欢他文字里的洒脱与自在。杭州是苏轼心里的温暖家园,而杭州百姓也非常爱戴他。后来,他被捕时杭州人纷纷在街上设龛拜祭,替他解灾。

苏轼一生在杭州留下无数功业,建树颇多。杭州的山水与风景也激发了苏轼的诗性与才情: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这首诗,成了公认最好的咏西湖诗。若非爱至深处,又怎能看见最美的一面?

杭州是苏轼梦里最温柔的所在,多年后,他离去,又再度归来之时,人们夹道欢迎,如迎英雄回归。

每个人的灵魂或许都有一个应许之地,苏轼的应许之地大概是杭州吧。这里没有京都的腥风血雨,只有静谧的湖,幽静的寺,还有淳朴安逸的人们。

苏轼年少成名,过于顺遂,又先入了皇帝的眼,起步是很高的,但是脾性难以改变,也无法和光同尘,为人刚直,相对于政客功利心不够,也没有钻营人际关系的动力,很难在职场获得自由发挥的余地。

其实,苏轼也是幸运的,很多人官场不得志,郁郁而终,而他心性有乐观豁达的一面,在无法施展抱负的时候,也能找到生活的大美。他的一生作品无数,千古流芳的作品数不胜数,他是成功的,虽然不是以他希望的方式。

--时与猫璞读书小字--

相关文章

  • 应许之地

    零极限中说:准备好了吗?接下来你要“狗屎”满天飞。 水在净化清澈的时机,会激荡起沉淀已久的杂质和污泥。 林老师分享...

  • 应许之地

    贫穷的人有福了 在七颗蒜苗小小一块地上 落脚,合十,俯瞰天外天 滚滚的行云车流和人群;无尽的山海高楼和灯火 谁是人...

  • 应许之地

    第三十四次。 凌寒夏对着电脑傻笑,又好像意识到什么似的,朝我看了一眼,收起笑声。 没过一会儿,又忍不住笑起来,意识...

  • 应许之地

    初中一年级的某个春日,从大姐家回来的车上,我在拥挤的小巴士里开始了人生第一篇文章的构思。大抵是想写一个来自乡村的少...

  • 应许之地

    1. 金旺坐在饭店门口的椅子里,旁边的小桌子上放着一叠酒鬼花生和半瓶青岛。 深秋的夕阳照到身上,有一种被海水包围的...

  • 应许之地

    把故事说给不懂的人听,像是用泥巴封住树洞,一支烟点燃发黄的信纸,吉他弦断了一根,指板就渐渐蒙尘。 六月初北京下了一...

  • 应许之地

    背上最简单的行囊 去找寻一个地方 短笛催醒晨曦 等着飞鸟衔来云绯 随意地贴在湛蓝的天上 疯长的草正激荡 如曾经的我...

  • 应许之地

    应许之地 在我记忆所及的最远处,我苦苦追寻着流传于散碎文字与氏族最年长者语焉不详的诉说中,那片诸神的应许之地。我穿...

  • 应许之地

    许个愿吧,它会实现。 在挣扎了很久之后,以为获取胜利的时候,噩梦又回来了。 也许是因为别人无意中提起,也许是因为时...

  • 应许之地

    清风、微雨、长夜 我把月色拥满 等一场亭前花开 我是我,我亦非我 是谁依旧 行走在时间的阴影里 风把万物摇落 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19 失意岁月 应许之地杭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pd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