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刘一平的妈妈给他算过命,说他的好运在四十岁之前,一过四十诸事无望。
刘一平之前的运气一直不错。
小学、初中、高中,成绩都很优秀,然后考上了不错的的大学。
大学一毕业,就应聘进了局机关,当上了公务员。
在周围羡慕的眼神里,一干就是十几年。
可是现在刘一平却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他在秘书科做秘书,每天喝茶、看报、写材料,新来的科长比他还年轻,想更进一步,遥遥无期。
他每天机械地上班,今天能预见自己的明天,明天预见后天,甚至他都能想象出自己十年后的样子。
“唉!认命吧。”一个人时,他对着窗外灰蒙蒙的城市,长叹一声,对仕途再无奢望。
可是,人总要有所寄托,刘一平开始学码字,码字成为他唯一的寄托。
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小说创作中,在那个虚幻的世界,任意发挥着自己的想象。
他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这在局里引起不小的骚动。
机关里的人最善于联想。
刘一平小说里的局长姓马,他们单位的局长姓牛,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硬是被同事们联系在一起。
小说里的马局长好色;现实中的牛局长有两副面孔,见到漂亮女同志如春天般温暖,总是笑眯眯的,而见到男同志却像冬天般寒冷,十米之外都能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小说里的马局长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现实中的牛局长做报告时,经常白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最巧合的一次是,小说里的马局长为了方便下属给自己送礼,将家门口的路灯用气枪打烂,没有了光,黑夜掩盖了很多肮脏的交易,送礼者和受礼者都变得坦然。而现实中牛局长家门口的灯好巧不巧地也坏了……
谁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可是在机关里最可怕的就是虚构的东西。
现实中的牛局长不淡定了,他单独约谈刘一平。
“一平啊,你能不能别写小说了?”
“不能。”
“那……你能不能写点正能量的?”
“不会。”
无欲则刚,面对单位的一把手,要搁在以前,刘一平肯定惟命是从,可是现在他再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谈话不欢而散。
刘一平继续疯狂地写。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过完刚一上班,局里就进行了人事调整。
秘书科的科长调到了人事部门,而接替他工作的竟然是刘一平。
宣布任命时,牛局长看着刘一平迷茫的表情,心里笑骂道:“刘一平,你当上了科长,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看你还有没有时间写小说,编排我?”
刘一平就这么不可思议地升迁了,这一年他刚好四十。
网友评论